第166章 知道忍得多辛苦吗?(2/4)
秋后算账。
楼令几次偶然见证了栾书与晋君獳的奏对,尽管并不知道栾书的全面布局,不得不承认栾书比旬林父、士会和郤克更适合坐在中军将的位置上。
曾经的旬林父与士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建树,只不过大多干的是修修补补的活,两人并没有拿出“战略”层次的东西出来。
楼令发现晋君獳越来越欣赏栾书之后,其实心里是担忧的。
现在的中军将是郤克,中军佐是智首,偏偏上军将是旬庚。
以晋国既定的不成文规则,排除出现不可控的意外,或是有人让贤,卿位是一种顺位递补的规则。
那么,郤克不再担任中军将,智首就是下一任的中军将,智首之后是旬庚,等于会出现旬氏连续两次担任中军将的情况。
其余人对旬氏可能连续两次担任中军将感到担忧和忌惮。
晋君獳却是有十足的信心进行把控,他的信心来自公族实力全面占优,以及郤氏根本不会允许旬氏连续担任中军将这个官职。
楼令的担忧在得知旬氏心里清楚且已经决定蛰伏后消失,再也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举动,更是很好地管住自己的嘴巴。
“很多时候,我都害怕自己因为知道太多,哪天直接给人间蒸发了。”楼令打定主意,出征班师之后,没有必要还是少进宫城为妙。
晋国的中军与上军在“帝丘”会合卫军,大军在“帝丘”城外驻扎了二十天。
这种耽搁属于必要,几位来自晋国的卿大夫需要跟卫国君臣展开社会,同时两国都要派人前去“临淄”对齐国递交宣战书。
毕竟,当前是讲究君子之战的时代,秦国、吴国、越国等等这一类明确知道争霸无望或无法成为区域一霸的国家不在乎规则,晋国、楚国、齐国、宋国等一些想当天下霸主或成为区域一霸的国家才不会完全无视规则。
“卫、鲁联军败了!”
行军半途,那个消息在军中传开,很多人才知道齐国已经发动对鲁国的入侵,卫国派兵帮助鲁国,随后卫国和鲁国联军被齐军击败。
齐军入侵鲁国是在秋收之前,也就是晋国使节团离开“临淄”不久,后一脚齐国派人对鲁国宣战。
农忙时节出兵交战是齐国惯用的老套路,他们仗着的就是自己经济好,哪怕耽误一年的农耕,出现损失也能够承受得起。
这种套路是管夷吾(管仲)执政时期首创,先用在异邦身上,后面用在诸夏体系的其余诸侯国。
轮到管夷吾开始针对各诸侯国,齐国更是一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