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陈大小姐(2/4)
学对了对答案,她估摸自己的总分大概四百七八,这个成绩其实也在她意料之中,从去年开始她的成绩就开始下降,至于原因不能与外人说。
这个成绩考本科费劲,只能够上专科录取线。
专科报啥呢?
陈海燕很快拿定了注意,报东华工职院。
东华工职院的录取线大概也要过500,可是这家学校怎么说也有自己家出的钱,大小姐去就读,还能没个照顾?实在不行,就去磨二哥,他总不能眼看着亲妹妹上不了学吧。
而且,陈海燕打定注意,要去就去那所燕京分院,别的志愿干脆没填。
燕京分院的前身是一所部署中专,在二十年前就升格为学院。
部署中专就是国家部委办的中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大伙追捧的学校。
但在九十年代,已经不招应届高中生,只负责为系统内培养干部。
所谓的培养干部,就是发大专学历证书。
这些系统内的干部,过去只有初高中、或者中专、中师学历,这些干部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绝对不差,但在干部“四化”的框架内,他们提拔、晋升越来越受到原始学历的限制。
于是,学历教育开始盛行。
燕京这所学院,最开始要把干部召集到学校来授课,脱产进修两年,这样才能获得教育部备案的学历证书。
可干部们平时工作很忙,根本“脱”不开岗位。
于是学院又想了个办法,安排老师去干部的单位办班授课,送学历教育上门,不过该收的各种费用还要收,而且要高一些。
两年学历教育的费用,大概三四千元,但这种学费可以在单位下账报销,不用干部花一分钱。
再后来,参加学习的干部少了,有了专科学历的,正在想办法混本科、研究生呢。
学院便又开始推广联合办班模式,联合办班就是跨过系统、联合其他单位办大专班。
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开始限制这种办班模式,虽然没有禁止他们办学,但不再给这类学院颁发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号。
这类学院的证书,只能算继续教育,这就继续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个档口,东华开始出资收购学校、维系师资,并开始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陈海燕去过那所学校,在燕京的南兴区,被东华收购后新建了校舍,环境也很漂亮。虽然离主城区远了些,但好歹在首都啊。
她也想好了专业,就报那个传感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