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吃里扒外(3/4)
言发育,提高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
这一世钱不是问题,可以购买更有效的诊疗服务,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陈树俭、李桂青、孙慧娟带着陈志鹏准备去山姆国。
陈立春继续埋头进行实验。
陈立东虽然劝父亲不要管那些流言蜚语,但他本人也有些上火。
他自己劝自己:人红是非多,谁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但虱子长在自己身上,总是觉得别扭。
作为“过来人”,陈立东猜得到这些流言蜚语背后大概的原因。
这段时间,阿布拉成功当选楚克齐自治区的行政长官,极地矿业有望成为远东一股新兴的势力。
纳扎连科被赶走后,他的产业被拍卖,然后被极地矿业接收。
纳扎连科名下有阿纳尔德电力公司、热力公司、航运公司、渔业公司,这些事关民生的经济部门几乎都被他垄断,否则也称不上寡头。
不过这些公司规模不大,几乎相当于华夏某个镇属企业,也没有什么油水。
航运公司名下有两艘破旧的邮轮,运营的北极圈航线几乎名存实亡。
电力和热力公司的相关设备已经十分陈旧,这几年几乎没有更新,勉强能维持运转。
渔业公司类似于集体性质,名下有几艘渔船,被租赁给本地楚克齐人进行近海捕捞,而租金几乎收缴不上来。
如果纳扎连科只有这些资产,算不上寡头。
他还有一家天然气公司,与山姆国合作开发雅库特恰杨达的油气田。
恰杨达项目总计投资3000万刀,双方股份各占50,1992年开始勘探钻井,1994年开始炼油。
天然气的开发也已经启动,通过一条585公里长,直径500的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雅库斯克市。
而现在,极地矿业出资5000万刀获得了恰杨达油气田的股权。
这可是溢价100的收购,因为这个项目这些年一直艰难度日,石油开采量维持在20万吨以内,天然气大概在15亿方。
实际上这些年整个远东的油气开发对比苏熊时期,全部呈现下降趋势。
1990年,远东石油产量是260万吨,1999年只有198万吨。
远东有两座炼油厂,一座是西丹科公司所属的伯力炼油厂,炼化能力为每年470万吨。
另一座在共青城,隶属毛熊国家石油公司,处理能力为每年540万吨。
目前两家炼油厂都存在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