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镁不胜收(3/5)
鲁省的知青。整个鲁省八个市来了7000多人,我们琴岛最多,有5000多。
我是最早过来的那一批,我们的口号是: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唉,照片上20多号,留在这里的没几个了。”
陈立东八卦起来:“都想办法回去了?”
“是啊。”
“为啥你没走?”
“我是干部,哪能说走就走。”
“后悔了吗?”
“后悔说不上。跟你说,他们回琴岛的几年前来看过我,一起庆祝兵团成立30周年,看着眼前的变化,都后悔离开这里,有人还说死了以后要埋过来,跟老吕我俩作伴。”
“老吕,你爱人?也是知青?”
“哈哈!你可真逗,我说的老吕就是他,我们尊敬的吕大人。”
陈立东这才明白过来,王玉顺说的是吕继民,市里的副市长,今天陪同东华考察团的负责人。
吕继民是个瘦高个,带着镀金框的变色眼镜,在王玉顺跟前显得更加文静,十分缺乏存在感。
陈立东连忙说:“哎呀,竟然是两位前辈,失敬失敬。当年来的时候,这里啥也没有吧?”
“盐湖这里?盐湖是国家缺钾肥,十几年前派我过来开发的。
我们65年来的时候,噶尔穆那里有居民、有兵站,还有劳改农场。
我们知青占领了一处劳改农场,3000多劳改犯被送去了更加艰苦的地方。
我们来了之后先修房子,接着就是备耕生产。
我记得当时给家里写信说:我到了西青,我要在这里干一辈子。
嘿,果然干了一辈子。
你知道吗?来那会儿正赶上收菜,我是第一次见到地里长得萝卜,第一次看到满猪圈的肥猪。
喂,继民,那会儿猪圈里养的猪是啥品种来着?外国人的名字。”
吕继民说:“巴克夏。”
“对对对。巴克夏,黑不溜秋的,个头大、出肉多,就是膘子厚,现在已经没人养了。
走小陈,叔带你去车间里走走。”
走进车间,陈立东感到,这里的管理比较规范,地面虽然湿漉漉的,但是没有积水,工人们状态不错,一丝不苟地干着手里的工作。
他们进入的是浮选车间,这家厂子八几年开建的时候,吴石刚被从所里派过来当总工,今天他主动担任了讲解员的角色。
吴石刚说:“我们过去曾经使用过冷分解洗涤法工艺,将含有钾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