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多点触控(1/7)
威楚市金山铁厂,是滇省排第二的炼铁厂,它的历史要从四十年前算起。
在前往金山的中巴车上,张鹏给考察团讲述着金山铁厂的历史。
建国初期,金山一带发现了铁矿,老辈人萌发了建铁厂的念头。
经过勘察选址,最终确定将铁厂选址在城南黄土坡脚的土主庙上。
当时穷困落后,条件艰苦,创业者身着羊皮褂,脚穿稻草鞋,用一根扁担一对筐,一把砍刀一柄锤,自己伐木、开石、做瓦、烧炭,在荒原上用一年多的时间建起了炼铁厂。
最初的炼铁厂只有一座20立方米的小高炉,工人不到200人,投产后动动停停,年产铁只有300吨。
1958年,在全国大炼钢铁的浪潮中,金山铁厂开始扩建,计划新建小高炉11座。
几年后,新建的小高炉有的只投产了几十天,有的还没投产就已经报废,1962年金山铁厂被上级停产。
1969年,省里决定恢复金山铁厂,开始对原来的小炼铁厂进行技术改造,修修补补,一直到1981年才实现盈利。
由于金山铁厂生产的生铁含有天然的磷、铜、钛等有益合金元素,使其具有特殊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冲击韧性,是生产耐磨铸件的特种生铁,不用人工添加合金元素,而用高炉直接冶炼,这在国内外都是没有的,这也是铁厂一直固步自封没有发展起炼钢的一个因素。
十几年后,金山铁厂已经发展到职工3000人,主要设备有高炉2座480立方米,年生产能力28万吨生铁的能力。
金山在威楚市的东部,相距80多公里。
中巴车在一个多小时后驶入金山县城,沿着中心主路向东开了几分钟后,右拐向南,没多远就到了金山铁厂。
金山铁厂已经停产5个月的时间,企业已经破产,忙碌的是工作组。
工作组组长由县府一把手张昌明担任,今天他和县里有关的头头脑脑全部等在厂子里,迎接考察团一行。
一番寒暄后,众人先到一间会议室里听取了铁厂有关情况汇报。
张昌明的汇报比张鹏半路上的介绍要详细多了,重点说了这两年的经营情况,倒闭原因也没有隐瞒。
铁厂倒闭的大体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老化,管理落后;二是受到三角债和市场低迷的冲击;三是在建的炼钢轧材工程中途停工,占用资金4000多万。
目前,铁厂的资产已经全部抵押给银行,没法进行融资,省市已经累计投入了15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