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项目磋商(2/4)
钢铁冶炼设备,陈立东目前的任务是抓紧进行物资回收,积累金币,等马建国的设计方案出来,他再从系统中兑换提取。
当然,一座钢厂大小可能需要上万个设备或者配件,但是主要设备陈立东肯定自己解决,其它的配件再安排从国内、国外采购。这个打算,陈立东跟谁也不能说,说出来就是个骗局,马建国得把他打死。
所以,陈立东在抓紧布局国外,到时候必须有一家国外公司,作为成套设备供应商的面目出现。
最后就是技术+人才,远东冶金已经有300人规模的技术人才储备,这些人能不能到国内就业肯定是个问题。
启动运转一家钢铁企业,动辄几千人,技术工人需要抓紧运作储备。陈立东的想法是从国内派员到远东,跟随远东的毛子学技术,在远东冶金练练手,掌握技能后,调回国内参与钢铁产业园的建设,钢铁厂的工人就有了。
那么这些人怎么找呢?一个字:挖。一是从国有企业的熟练工人中挖,二是从北钢技校、蓝钢技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挖。难度肯定有,但估计不大。
自1992年开始,华夏国有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变,开始进入“最困难的十年”,到2002年才会有所好转。在最困难的1998年,全国的国有企业利润加起来,只有区区210个亿,“三角债”问题、“大锅饭”问题、退休职工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严重束缚着国企发展。
国有钢铁企业亦如此。1993年华夏经历了一轮钢材价格波动,但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并没有让哪家国有钢厂收获多少好处。吃的满嘴流油的是贸易商,能产地条钢的私营钢厂,以及搞期货的国际炒家。一些国有骨干钢铁企业,需要按上级要求稳定市场,原材料涨价、废钢涨价,自己的产品却不能大幅涨价,最后一算反而遭受了损失。
近几年来,大多数国企出现亏损,“下岗”一词自1992年年末,在广东羞答答的出现,现在正在酝酿浪潮向全国席卷。国内物价在涨,但企业工资不涨;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在涨,国企员工只能眼红。到1995年的时候,国企职工下岗问题开始摆上华夏高层领导的案头,中央开始采取措施应对。但是谁都知道,火势起来时,暗火已经燃了一定时间。
所以,这个时候从国企挖人,挖那些技术工人,甚至挖八级工人,真的没什么难度。
华夏自1956年开始,为消除工分制的弊端,学习苏熊老大哥,将工人的技术等级和工资挂钩,按照产业分为八级工制。“八级工”便成为人们心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