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百年之计(4/22)
没有任何的改变,好像是李世民偷了个懒直接从当年大虞加封陈氏的诏书上抄袭下来的一样。
而唯一特殊的是,单独将陈临安抽了出来加封,加封的诸多爵位其实陈临安并不在乎,但李世民却说,陈临安可以不在乎,但他却不能不给。
于是陈临安只能无奈接受了。
在陈临安和陈若瀚之后,便是对于长孙无忌等人的加封了。
出人意料的是,某位本不应该有所加封的臣子也在这一次的加封国公之列——沈法兴和王世充。
这两个人中王世充倒还好,加封他为国公勉强可以让人接受,但加封沈法兴的事情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但因为李世民的威严深重,所以倒也没人敢说什么。
在这群人之后,便是对于“太上皇”李渊的加封了。
这一次李世民做的更加明显。
在开国大典之上,宣布加封李渊为“太上皇”的诏书完完全全是照抄当年刘邦加封自己老爹的诏书,并且将其中称赞人品仁德的词全都删了,改了一大堆莫名其妙虚无的,一听就很假大空的话。
所有的大臣都能够作证,在这一道诏书念完之后,李渊的脸直接黑成了锅底——他们有人看见李渊本来想要向前一步直接大骂李世民的,但被人拉住了。
对李渊的加封若是说是在“意料之中”,那么对于“李建成”的加封倒是让人觉着莫名其妙的奇怪。
李建成被加封为“晋国公”。
晋国公.
这个封号总让人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毕竟当年司马懿想要称帝的时候,准备的国号也是“晋”,而先前宇文化及称帝的时候,国号同样是“晋”。
“晋”这个国号本应该是十分华丽和雄伟的国号,因为晋国曾经是当年的春秋霸主之一,实力强横,力压春秋诸国。
但“晋”这个国号.总好像是有点晦气。
为什么这样说?
“晋”在春秋战国出现的时候,便已经好似有些不祥了。
晋国的下场不是一般的灭亡,而是被国内的臣子们瓜分了——也就是所谓的三家分晋。
而后第二个使用这个国号的国家、或者说家族是“司马懿”,他的下场也很明显——司马氏参与了那次谋逆之争的人,全都被天雷降下灭杀了。
“晋”这个国号甚至只用了短暂的几天,还是在小范围内使用。
第三个使用“晋”这个国号的便是“宇文化及”了,宇文化及的下场是什么呢?
在登基不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