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前奏曲(3/23)
些“人”以惊醒,之后再做事情就会方便许多。”
他指了指远处的京都:“你信不信,现在京都那位陛下,正在等着我们的回复呢,只要我们的回复一到,陛下立刻就会将他的“办法”拿出来。”
“届时我们只需要配合就行了。”
王羲之笑了笑:“既然如此,你我还怕什么呢?”
“听陛下的就是了。”
此时非历史中的那个“魏晋”,他不是“东晋”而是“大虞”,朝廷的力量远远超过所有的世家集合,世家哪怕是借助“穆宗”皇帝,在大虞中“借助化生”开始变得嚣张起来,但却依旧不能够如同原本的历史中那么猖獗。
而王谢两族则是最为“聪慧”的世家,他们知道,自己的前路就在朝廷、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建武七年。
这是一个最普通而又寻常的早朝,他原本在历史中应该没有丝毫的记载,就这样平淡的像是过去的每一个早朝一样,轻飘飘的过去。
但因为“尚书台令”的一个简单提议,这个早朝却可以在后世的“大虞”朝历史中有一个名字了。
金銮殿上
尚书台令匡光恒请奏。
第2/2页)
长长的奏疏文章中只说了两件事情,但就是这两件事情,却令所有人都有些惊骇。
第一件事情,修书。
这是一个不太令人惊讶的事情,毕竟如今的这位尚书台令出身贫寒,早就想要为贫寒的那些学子修一部书籍,以让天下人可以学习。
这对于朝堂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世家的家主们虽然想要反对,但却没有太好的借口,因为任何一个盛世,皇帝都会想要修书,以此来表彰自己的功绩。
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
而第二个提议则是这一次早朝的“慷慨激奏曲”了。
尚书台令“匡光恒”说,尚书台令所积压的事情太多了,而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尚书台的事务太过于繁琐和多余,他请求皇帝设立另外两个机构,以此来分一些尚书台的事务。
所有世家都在反对。
因为尚书台令这个位置在从前都是世家轮转的,只是当今陛下更喜欢贫寒,所以才被这匡光恒窃据,等到他们日后再次拿回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们岂不是要少了很多权力?
卢念站在人群中,也想要反对,但却看到了王谢两人站在那里,脸色不变,甚至还有窃喜。
他皱眉,心中开始沉思。
王谢也是世家,哪怕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