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家一致认为陛下得出丑(2/5)
和曹春正一般,一向都是与人为善而且身段很低。
即使是袁复发问,他也恭敬的站了起来回答,结果他一站起来**和汪琦也站了起来。
袁复叹了口气,也是服了这俩马屁精,道:“公公,二位大人都坐下,这不是宫中不必讲那么多礼节,说事要紧!”
**和汪琦这才有些不好意思的坐了下来,秦坤虽然也坐下了,但也就坐了椅子的边边,挺直的身板,道:“回次辅大人的话,太后让我前来首先是转告您,银两的事临海那边已经来信,保证没有问题,太后说您让陛下下旨不用百官的捐银,这事做的很对!这次既然出面揽了筹款的事,就不能让首辅大人抢了首功!”
袁复听闻赶紧起身,结果他一起来那俩又站起来了,秦坤也不得不站起来。
袁复也懒得再说,你们喜欢站就站吧,拱手对着皇宫的方向道:“朝觐之事事关国威,太后深明大义,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太后期望!”
说完他就坐下了,**和汪琦互相看了一眼才缓缓的坐下。
秦坤继续拱手道:“第二件事,也是太后今日找来三位主要的事,就是明日的经筵!”
袁复听到经筵二字眉毛微微一抖,他知道这次的经筵太后大概是要搞事情的。
很多人以为皇帝读书就是找个先生给他每天上课,其实不然。皇帝的学习主要是以经筵为主,而经筵作为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每逢大经筵几乎是满朝一半官员都要出席。
而大文以文立国,更是对经筵十分重视,大经筵不光讲学,主要以辩论为主,就重大学术或者国政问题展开辩论。
皇帝在场不仅是要听各方辩论,还得参与辩论,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按照传统你皇帝不想参与都不行,因为大臣在经筵时可以向皇帝提出问题,甚至与皇帝对辨。
当然大文历史上也只有太祖这么坦坦荡荡外加肚子里墨水足,敢让大臣随便发问。其他的皇帝学问再好,也好不过满朝科举的学霸们,所以一般虽然按传统参与,但真碰到棘手的问题就装傻,虽然也出现过几个没眼力价的非逼着皇帝问的情况,但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家看到皇帝为难也就找台阶让皇帝下了。
因为很多大臣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大经筵上的表现,被皇帝关注,能够被选为小经筵的讲读官,不像大经筵一个月只有两次,逢冬夏还要休息两个月,小经筵是日讲,是每一天都要进行的讲学。当了讲读官便能日日接近皇帝,一来有助于向皇帝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二来也容易成为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