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风起(5/6)
一无所知。
反而一门心思投入各项科举考试准备工作当中。
……
时间一天天过去,新改革的科举考试终于到来。
科举考试共分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唐时期,科举制度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今年科举考试,各州县择其优者于端午之前赶赴京师长安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
可以说,这次是科举制度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形式大大的简略,又与以前大有不同。
这还是由于杨帆起草的科举制度实在是太过严密繁琐,仓促之间需要筹备的事情太多,所以第一次考试不得不简而化之。
当然,这也是对世家门阀的一次妥协,给这些世家门阀一个缓冲的时间。
科举改革的推出既是用来压制世家门阀的手段,但李二陛下也不可能搞一刀切,强制推行。
若能够给双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将彼此之间的抵触减低到最小,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各个州府举行的考试相当于以后的乡试,考生借由当地官员贤达举荐。
不需说,必然大部分都是官宦之后世家子弟,寒门出身的学子只是很少一部分。
这部分考试直接由当地州府衙门主持,而且已经考过。
杨帆为了掌握这一次改制后的科举考试的第一手资料,将下派官员到这考场监督考试。
礼部衙门里,由于有李义府这种拼命三郎,杨帆反而成为最清闲的那一个。
再一个,由于杨帆与许章的对赌,他也要参加科举考试,所有的闲杂事都交给了李义府……
没办法,虽然知道是世家在捣乱,但杨帆又不能躲避,只能迎难而上。
没想到经历了前世的魔鬼考试,这一次又要参加考试,杨帆很无奈,真是郁闷得要死。
天尚未大亮,弯月未落。
国子监门前的长街已然挤满了赴考的考生。
作为考点,国子监门前闹哄哄乱作一团,很是热闹。
此次考试历时三天,吃住都要在国子监里面,因此很多人带来了生活用品。
考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他们自幼锦衣玉食,有奴仆相随,门前挤得满满当当,人头涌动。
可以说这些人是这个时代最有文化的一群人,一个个锦袍玉带气宇轩昂。
其间或有一两个衣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