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突然慢了下来(3/4)
拾好,才进了正题“临王殿下此次北汗之行可有收获?”
“老侯爷。”余亦打断了他,“不如先说说你?”
孙承平被余亦盯得有些发毛。
老侯爷当年是余建业麾下副将,只是关北大战前退出了一线,回到都城做了个教头。若不是余建业之事,他这辈子怕是不会回到这里了。
那一战,始终是孙承平心里的疙瘩,直到余亦重回关北,两人才相互配合,同时关注着关北和都城。说起来,孙承平也是余亦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盟友。
孙承平也知道这事儿瞒不过余亦,就大大方方承认了“其实暗道之事我未停止调查。”
这句话说完,孙承平停了很久。他岂会不知道,要是当年大战,真是摘星楼和北汗勾结,安帝定会重整江湖门派。到了那时,庆阳内乱,唯恐北汗和西楚趁机作祟啊。
只要一切还未有定论,孙承平都宁愿相信是真的有暗道。
余亦没有打断他,孙承平也就继续往下说“我派出数十人,以寻常百姓人家去搜寻,那日有信回报说是寻到了可疑地道,我也没多想就过去了,结果一到地方就脚下一空,再醒来已不知过去多久了。”
“信还在吗?”余亦问道。
孙承平摇了摇头“不在了,醒来时就不在了。”
“所以……”
“所以,是有人骗我离开。”孙承平捏起拳头,很是恼火,堂堂镇北侯爷,万军统帅,着了这下三滥的道,说出来都丢人。
余亦捋了捋时间,闭上双眼好一会儿才渐渐睁开“看样子,我在关北的一举一动,都传进庆阳了。”
余亦原城激战若不是赵长泣和沈家一带着颜墨歌前来会是什么后果?在明知城外是庆阳军的情况下,仇同甫还是下令放箭,这代表了什么?不正是有恃无恐吗。若不是有颜墨歌作为人质,就算他们能出原城,也定会有所折损。
北汗和庆阳的局势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站在北汗角度,杀了余亦就等于撕开了关北一道口子,把颜天纵为何不全力截杀?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知道颜天成在北汗的布局,他在明,颜天纵在暗,王上不想赌也不敢赌这一局。余亦一死,两国必有一战,颜天成要是联合庆阳,颜天纵这王位就不保了。反而让余亦出北汗颜天纵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内忧。至于截杀,要是余亦大摇大摆出原城,那北汗的老脸也搁不住,颜墨歌的出现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好理由。而站在庆阳角度,不管是安帝也好还是余亦也罢,只需要等颜天成有所动作便好,颜天成夺回王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