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赵地寻人(2/3)
摇摆不定之人,说好听些,叫做识时务,懂得顺势而为。只要我汉足够强足够富,威逼利诱之下,他自会服服帖帖。”哪怕现在不够强,也可以借着山水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摆出一副很强的样子来。再者,他们自以为与匈奴呈掎角之势,一南一北将汉朝牢牢钳制其间,左右为难,这也是赵佗蠢蠢欲动的底气所在。她低头想了想,对刘季说,“打铁需趁热,此事不宜缓办,等再过两代人,人家果真连祖坟都不认了,咱们便只剩强攻一条路了。”***刘季嗯了一声,却听吴臣小声赞道,“正是!”没想到,吕雉的看法,竟与他父亲吴芮生前的构想不谋而合。吴芮生前时时对吴臣念叨,擒贼先擒王,若要说服赵佗归汉,首先得将南越朝中反对汉朝统一的势力翦除。否则,以赵佗摇摆不定的性格,纵是应允归顺,也会出尔反尔。而随着那批南下的中原人对故土情感羁绊的逐渐淡泊,数十年后,指不定连汉话都要摒弃,更别提大义归汉了。但这些均是父子间私下的议论,因摸不准皇帝对南越的态度,吴芮临终前反复叮嘱吴臣,万不可在南越之事上冒进出风头,争功心胜,只需安安心心做好南越与汉之间藩屏,便可保终身荣华富贵。因此,此刻他思前想后,吞下了关于南越朝堂中不同势力的建言,只保守地说,“南越每年要从周边购进大批耕牛与铁质田器,这些年来,他们境内也逐步开始锻造铁器了,但技不如人,产量也是大大不足,不堪一用。”“好,既然他有求于我朝,那你到了长沙国后便试试看吧。只是千万别谈崩了,若南面要开战,长沙国的兵力可不够打的。”刘季头疼欲裂,有些不耐地叮嘱吕雉。吴臣本欲提出提前回长沙,顺便沿途护送皇后一行,忽地想到,途中皇后还要在宛城和江陵等地会见地方官员与富户,自己作为边臣,若与中原腹地的大员过从甚密,在刘季看来,反而是个天大的忌讳。他吞了口唾沫,把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地咽了回去。***众人散去,吕雉惦记着另一桩事,便匆匆长话短说,“真定的赵家寻源等事,我决意交给元儿去办。”刘季瞪眼,“元儿?她懂得什么?还是交给张苍吧。”“你想想,张苍是赵国丞相,赵王来洛觐见,他留守主理政务,本就分身乏术,再大张旗鼓去寻人,多有不便。元儿身边的侍从,各个都是老于世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