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史前陶器,艺术最初的里程碑(2/3)
器。
除此之外,还有裴李岗文化红陶三足鼎钵。
三足钵,一种古老的容器,在8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就有出士,形状像盆但有三个小支脚。
再就是大汶口文化时期褐陶鬹,陶鬹(gui),它是一种有鸟嘴一样流口的三足酒具。
这种酒具起源于齐鲁的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400年,在东部地区比较常见。
还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小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产物,距今7000~000年。
它是其中的典型器物之一,其外形极具特色,最初被认为是用作汲水器,新近的研究认为小口尖底瓶有饮酒酿酒的功能。
还有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豆,这是一种具有高圈足的盛食器。
迄今发现最早的陶豆,是出土于江浙萧山的跨湖桥文化遗址,距今&nbp;800~700年。
主要见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商周以后还出现有青铜豆、漆器豆,一直延续到汉代。
商州紫荆遗址新石器时代黑陶斝,商王武丁时期妇好墓青铜斝,这些都是其中经典。
陶斝,炊煮器,圆口、平底、三足,有三个空心支脚,以便在煮食物时扩大受热面积。
陶斝是庙底沟文化居民在陶鬹启发下创制而成,距今6000~300年。
到青铜时代,斝这种器形开始用于酒器。
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陶鬲,就是除了鼎以外,最为常见的器型。
陶鬲,它同时可以作为炊煮器和盛食器,外形特点是侈口、圆腹,有三个空心袋足。
在龙山时代,也就是距今400~4000年之时,开始兴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然后普及至黄河中下游。
陶制的鬲,即使在商周时期依然在民间继续流行。
二里头文化遗址白陶盉,是盛酒器,有管状的流口和三个空心足。
可能起源于大汶口文化的陶鬹,在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时代(距今3800~300年)的黄河流域被广泛发现。
齐鲁那边除了大汶口文化,还有一些遗址,比如潍城姚官庄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有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也是饮酒器,是齐鲁地区龙山文化距今400~4000年)的典型器物。
这种陶杯因器壁薄如蛋壳而得名,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胎体熠熠发光,且仅出士于顶级大墓,被认为是重要的礼器。
再就是磁山文化红陶盂,还有磁山文化红陶盂及其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