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器行天下(2/3)
能用被称为“御土”“官土”的高质量的高岭土烧制民窑,陈文哲确定这可以说明当时为出口而开禁“御土”的使用。
一个绘着和官窑相似龙纹的瓷器,隐约证明着这点。
还有,在大量的出水瓷器中,有许多难解之谜。
比如一件瓷器上,绘有骑马狩猎图桉,从人物的发型上可以看出,骑马的男子为契丹人。
而这是首次在青花瓷器上,出现契丹人物。
但骑着一匹花马、手持一只“海东青”的女子,却身穿汉族服装,难道她就是王昭君?
这艘沉船之上,发现的其他瓷器不少。
比如发现的青花黄釉葫芦瓶,可以欣赏到清朝康熙年间特有的冰梅纹。
其他还有寓意多子多福、其乐融融的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盖罐。
再就是具有浓厚中西文化交融风格的高足盖杯、微缩瓷器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陈文哲主要是想要弄清楚,这艘沉船是怎么沉没的。
因为什么原因沉没在这里,对周围其他沉船可能的存在,起到决定性作用。
此前陈文哲认为沉船的原因有几个可能,一是瓷器上船后从景镇由水路运至长江出海,而后在回家途中沉没。
另一种可能是景镇瓷器从陆路运到口岸装船,而后到达中转站,修整之后,在这片海域想要穿过马六甲海峡时遇难。
只不过,通过观察这艘船,其中是遇到意外,还是船只自身原因而沉没,还不得而知。
除了关注出水的瓷器和沉船本身以外,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这艘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否有关联。
沉没地点,是否位于“海丝”的航线上。
陈文哲把从这艘沉船上得到的信息,跟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其他沉船遗址联系起来。
他希望能从中勾勒出一个比较明晰的,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海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在清代,可用“器行天下”来形容当时景镇瓷器风行的程度。
康熙年间,景镇是外销瓷的主要产地,运输主要走海路。
如果能够梳理出这条航线的准确路线,那以后想要收获小点,都是不可能的。
其他不说,就说这条路线的重要性,就不是陆地上的丝路能相比的。
目前已知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
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商船由广省、胡建等沿海港口码头出发。
纵跨南海、横越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