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地大物博的好处(2/3)
件玉衣。
现在只剩下了五件,而且其中一件金缕玉衣还是残缺状态。
这些都需要修复、保护、保养!
陈文哲没有时间,也不是专业人士。
再说,他就算是可以成为专业人士,只是他一个人,又能干多少活?
所以,还是先把这些东西运回国内,再慢慢的清理修复好了。
接下来就简单了,拍照,不停的拍照,顺便建立档案。
拍照留念,归类整理,最后装箱运走。
这活做起来可不轻松,甚至说很累,但是,只要能发现好东西,陈文哲就甘之如饴。
先收拾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可惜没有发现铜缕玉衣,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而且是没法弥补的遗憾。
这也就是这批宝贝出现了在了国外,他弄回去算是文物回流,这样才有点可能,让他保存下来。
如果是在国内,不要说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就是铜缕玉衣上的一缕铜丝,他也捞不着。
“不要说玉衣了,就算是这些青铜器,任何一件在国内出土,都会上新闻吧?”
就那么几件玉衣,清理干净了,陈文哲又开始整理那些青铜器。
此时,他正抱着一只青铜鹿。
这是西汉的一只青铜卧鹿,此铜鹿做伏卧状,身体后部略向左倾侧。
它头颈昂起,双耳耸立,两眼眺望右前方。
头顶犄角槎枒,各分四叉。
在脊、臀、颈、耳等部位镶嵌有成组的绿松石。
之所以拿起它,肯定不是因为这件东西更好,而是因为上面出现了镶嵌技术。
要知道这可是西汉时期的镶嵌技术,陈文哲这种技术达人,自然是最重视技术的。
这卧鹿之上的绿松石的镶嵌,是在铜鹿的不同部位上,先铸成阴刻纹饰,然后依照纹饰的规格,将绿松石裁割成各种合适的形状,以树胶或漆等当作黏剂,黏在器表的阴刻纹饰处。
这种镶嵌技术,在现代人看来,只能算是尚可,甚至说是简陋。
但是,要放在西汉时期,那就是最顶级的工艺。
不说其他,只是树胶就难以制作。
这么一看,相比铜鹿本身,这镶嵌技术也就不算差了。
当然,这件工艺品能出现在这里,足以证明铜鹿本身的工艺,也是很高的。
可以说,这只卧鹿做的很不错,整体来看,铜鹿身体各部分比例匀称,肌肉表现恰当,形态毕肖。
此鹿四足踡卧,抬首向前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