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金砖入窑(求月票,有加更)(2/3)
土,只要稍微晾晒就可以了。
那么古代工匠,为什么还用大量的时间来晒土呢?
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当时的条件不好,保存的金砖土容易被污染,需要随时抽检。
还有一个,就是工期的问题,如果不延长工期,万一因为一点小意外,而导致工期延误,交不出足够的金砖,那可是要被砍头的。
所以,本来一年可以完成的任务,他们就弄了个两年,这样还能完不成任务?
挑选金砖土,陈文哲有着足够的经验,而且他也有条件完好的保存起来,不让金砖土受到污染。
主要还是他制作的金砖比较少,只有四五吨泥土,这就很好处理了。
他有着大师级的练泥水平,和泥巴自然不在话下。
浸水将粘土泡开,直接上搅拌机,搅拌的差不错了,在上和面机。
这样他也不用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了。
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就到了关键的时刻。
这时,陈文哲就要小心了,他一点一点的把所有炼制出来的泥,在手中全部过一遍。
这样最后烧制成砖的时候,才能避免金砖里面还存着气泡。
最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接着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
然后阴干砖坯,这个其实和烧瓷的晒胚差不错,但是要求更加严格。
当然,也不用如同古代一样,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
这个全凭经验,什么时候阴干,阴干到什么程度,都是有一定标准的。
用上手段,这一过程其实很快,最简单的就是加快通风,这一点,在现代人看来,实在是太简单了。
有经验,就不怕出现问题,所以,这一步陈文哲也不过是比烧制普通砖,多耗费了一倍的时间。
有了合格的砖胚,接下来的烧制就比较麻烦了。
在古代,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
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
这可得是夸张了,去潮气不要说熏一个月,有经验,用不了一天就可以完成。
至于劈柴烧一个月,也有点夸张了,因为就算是炼铁,也用不着这么长的时间。
主要是古代没法控制窑温,也没法随时观测窑温,反正又烧不坏,就多烧几天好了。
还有最后的松枝烧窑,也是这个问题,只不过这一步还需要进行碳渗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