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绘双龙合帝心难题刃解05(1/6)
5
正如徐妙锦所说,大报恩寺塔的总监工是永乐帝最为得意的内官监掌印太监郑和。但是郑和太忙了,除了这里的工程,他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那便是率领由二百多条宝船、数万名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大明王朝船队出海。至今他已远航五次,每次至少一年。所以工程上的事情他时常分身无术,具体细节还得由工部的官员来一一落实。
他的助手是于文明,一位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的工部主事。此刻两人正在大报恩寺塔工地御图房内研究图纸。
宋礼带蒯祥走进御图房。“三保大人!我来引荐一下,这位是北京皇宫工地的营缮所丞蒯祥。蒯所丞,来,见过三保大人、于大人。”
蒯祥上前施礼:“蒯祥见过三保大人、于大人!”
郑和笑容满面:“巧鲁班啊,果然少年英俊!你来得正好,正有些工程上的细节拿捏不准,想找专家商榷呢。”
于文明道:“有了蒯所丞助阵,我们这里就是如虎添翼了!”
蒯祥忙说:“蒯祥不敢。在下来这里是学习的。”
“蒯所丞谦虚了,”郑和道。“巧鲁班的金刚腿儿,皇上回南京后好一通夸,现已传为佳话。大报恩寺也准备采用这一工艺,还等着蒯所丞现场指导呢。”
“不提也罢,”蒯祥道。“那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天外有天,就说大报恩寺里要修建的这座琉璃塔吧,蒯祥便十分陌生。在琉璃的制作工艺方面,在下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
“说的好,”郑和道。“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说起这个琉璃塔,还真有些意思,塔高九层,二十五丈,通体琉璃,建成之后,天下第一塔当之无愧。”
“蒯祥翘首以待。”
“我们言归正传吧,来,一起看看图纸。”郑和把案子上的一沓施工图指给蒯祥。
大报恩寺的基础是本地的一座古寺,建于东吴赤乌年间,名建初寺,晋太康年间改名长干寺,宋代更名天禧寺,至今经历了近一千两百年的风雨,号称南方第一座佛教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因这座寺院而起。永乐帝朱棣为报父母养育之恩,重修此寺,取名大报恩寺,并将寺中原来的阿育王塔改建为一座通体琉璃的九级宝塔。巨大的琉璃宝塔前无古人,被世人戏称为“永乐之大窑器”。
大报恩寺工程浩大,重修增建殿阁三十多座、僧院一百四十八间、廊房一百一十八间、经房三十八间,完全按照皇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