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觅新图落险江南04(2/6)
胥一路逃亡,因为出不了昭关而一夜急白了头。”她即兴哼起了苏州评弹《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停,停!”蒯祥打断她。“还想不想听我讲了?”
“二师兄接着讲。”
“伍子胥向吴国借兵灭了楚国,报了家仇,他又助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顺手建起了姑苏城。后来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赐伍子胥自尽,尸体抛入江中,漂流到这里,此地便得名胥口。”
“难怪,伍子胥与这里还真不是一般的有点儿关系。”
“不光伍子胥,当年兵圣孙武也曾隐居于此,著出了天下闻名的十三篇《孙子兵法》。”
“人杰地灵啊!”
“是啊,的确称得起人杰地灵四字。不过别看渔帆村如今熙熙攘攘,听爷爷讲,蒯家刚迁过来的时候,这里荒凉得很呢。”
“那是什么时候?”
“三代人了,我们蒯家原本祖居湖广襄阳,是当地的大姓。南宋末年蒙古军围困襄阳六年,我家先祖逃离孤城,几代人辗转于江东,到了我爷爷那一辈,来到这里,在此定居下来。”
“二师兄,你的手艺这么好,你们蒯家一直都做工匠吗?”
“先祖在襄阳时本是一名军官,”蒯祥讲道。“逃离襄阳后一无所有,困于生计,便开始研习木工,从此几代人一直做了下来。到了洪武二十五年,我爹与你爹一起应召建造应天皇宫,许多香山的乡亲跟去打工,一时之间,香山青年学手艺蔚然成风,以致工匠遍地。本朝开修北京城,总设计师姚广孝是苏州人,深知苏州特别是香山的工匠,手艺好,便一并带去了北京。所以,北京皇宫工程中的很多骨干工匠都来自香山,比如徐果,郭文英。”
“香山帮啊!”
“不敢这么说,江南帮才对。江南工匠做活认真精细,到哪儿都受欢迎,就说大师兄吧,他跟你一样,常熟人,也算是我的半个老乡,却不是香山乡党。北京皇宫施工队伍以江南工匠为主,这就是所谓的南匠北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蒯祥指着前方的一处小院。“我们到了。”
二人纵马上前。
蒯祥推开小院的门,与小芹一起走进。
院子很干净,种着蔬菜,角落上有一口井。
蒯祥高喊:“爹!娘!”
屋里传出蒯福能苍老的声音:“谁呀?”
接着是蒯祥母亲陆氏的声音:“听着怎么像祥儿啊。”
又是蒯福能的声音:“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