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刚腿扬名活鲁班03(2/3)
?你的《隽永》,”妙锦催促。“倒是说呀!”
朱棣不紧不慢地咽下口中的食物。“你真的不吃?”
“赶紧的!”
“你大概不知道,”朱棣慢悠悠地说。“当年你父亲率军攻入元大都,放火焚宫之前,在兴圣宫里发现了一卷竹简,很特别,字是刻出来的,并施之以墨;系竹简的绳子是浸过油的牛筋,千年不朽,显然是下了大心思。洪武九年你姐姐嫁给我,你父亲知道我喜好古籍,便把这卷竹简装入了她的嫁妆。我请大学问家姚广孝和解缙帮我鉴定,他俩一致认定,它便是秦末汉初名士蒯通所作的奇书《隽永》,而且就是当年的手稿真迹。史书载,《隽永》总共八十一篇。可惜仅找到了这独独的一卷,其余均下落不明,也许是毁于战火,也许是本来就不齐全。”
妙锦歪头回忆。“这件事我还真没听姐姐说过。”
“你才多大点儿,你姐姐嫁过来时还没你呢!”
小长随牛玉走了进来:“皇上,黄俨公公求见。”
“他怎么这时候来了?”
“说是奉天殿的事,挺急。”
“传他进来吧。”
妙锦站起身:“既然姐夫有事,妙锦就此告退了。”
“诶,一个太监,说的又是工程上的事,你就不必回避了,也一起听听吧。”朱棣道。
※
奉天殿内灯火通明。
蒯祥与周文铭各自抱着一块花梨木,精雕细刻。
其他工匠们抱着那根用作门槛的花梨神料,用砂纸打磨。
外边传来敲梆子的声音和打更人的呼喊声:“天干物燥,谨防火烛!”
“廷瑞,三更了,你们今晚就到这儿吧,明日再接着干。”蔡信在一旁说。他不放心,一直守在现场,迟迟不肯回家。
“不成,师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蒯祥头也不抬。“凡事赶早不赶晚。特别是这个活,万不能拖,拖则生变。我们必须及早把它抢出来,省得黄公公变卦,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蔡信点头:“说的也是。”
蒯祥道:“师叔,您在这儿也插不上手,就先回去吧,免得婶子担心。”
“我先给你们弄点儿夜宵去得了。”蔡信不落忍。
“不用,这儿有干粮,有水。您走您的。”
“好吧,那我就回去了。你们辛苦着,明儿天一亮我就过来。”
“得嘞,道黑,路上小心着点儿!”
蔡信转身出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