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战略方向(2/3)
戏。无奈他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不该再一味贪玩了。现在既然有去振武军的机会,臣想请大王允许,让他在振武军做个职司,好生磨炼几年,回到太原,也好寻上一门亲事。不知大王之意如何?”
这话说的也含蓄,但意思嘛,大王一听也就明白了。既然大王对郭从谦有疑心,那么郭崇韬就干脆让他在西北待着。这样的话,好歹有条性命,更不会牵连到郭崇韬本人。至于几年以后,情况如何变化,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总之,这个麻烦,郭崇韬已经帮大王,实际上也是帮他自己解决了。否则真的出了什么事,他郭崇韬可跑不了。
李存勖对郭崇韬的提议很满意,点点头。
“也好,男子汉嘛,总要建功立业,将来才好娶妻生子啊。”
解决了郭从谦这一头事,猛然又想起另一件事。
潞妃不是说过,收买义昌军的官员,建立一支晋国水师吗?
这个建议虽然很离谱,但往往离谱的东西,也是对方无从想象啊。
潞妃这种超常的想象力,说不定可以用一下呢。
不过,暂时先不要讨论吧,有点羞于启齿的感觉。
“好了,安时,你接着刚才说吧。”
郭崇韬不知道大王刚才又在想什么了,不过还是遵旨马上接着发表意见。
就像刚才没有提过郭从谦这个人一样。
“大王,臣是觉得,大王如今,经济上应该农工商并重。农者,国之本。而商以致富,工以致用。故古有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说法。大王若想平定朱贼,臣以为须农工商并重,方能国家富强。”
孟知祥笑了起来。
“安时,你都说了是士农工商,怎么把‘士’给丢掉了?大王,这培养人才,方是国家之本呢。”
李存勖点头。
“寡人已经有了人才培养计划,今日暂时先不说这个问题。安时,你接着说。”
安重诲去找矿了。等他回来,会让他来主持招生,建立起一个“新唐书院”来的。
最重要的当事人不在,也就不讨论人才培养计划了。
郭崇韬的思路永远不会中断,不论是大王还是孟知祥,都没人能打断他的思路。
“外交方面,大王已经北和契丹,晋国北部边郡太平,当然就能集中力量讨伐幽州和朱梁。不过,承天军作为东北要隘,臣始终有些隐忧。”
李存勖当年就是巧夺承天军,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当然知道承天军的战略地位,更知道这个天险如果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