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四谛(2/3)
周国、荆国之类的密探,也不是什么潜伏得极深的魔教门人,更没有受到异化物的影响操纵。”
鉴泉平和道:“贫僧白天所说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只有几处细节存在差异。
半年前,贫僧在云游四方时,遭遇了自称哈佛的释醒僧。
当时他和一个自称桫椤的女子一起,二人声称来自于此前破坏长安城郭的昭冥组织,特地来招募贫僧。”
鉴泉目光微凝,回忆道:“贫僧对于去年七夕的长安异变略有耳闻,与友人写信通讯时知晓过昭冥二字,自然提起警惕,虚与委蛇,时刻准备镇压二人。
释醒僧猜到贫僧的打算,提前拿出了一卷经书。
一卷先秦时期,由摩诃勒弃多从天竺带来的,鹿野苑札记。
其作者是一位姓名已经亡佚的最早僧伽成员,他在鹿野苑聆听佛祖演教,记下心得体会与心中困惑。”
佛祖三十五岁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觉悟成佛,此后收受弟子,传布教化。鹿野苑便是初次演教地点。
“贫僧有幸读过许多梵文经典,甚至包括虞初陈祎大师从那烂陀寺带回来的古禅典籍。因此能辨认出,那卷札记并非伪造。
至于上面的内容,则是佛祖亲自讲解的四谛。”
鉴泉说道:“佛陀因证悟世间一切生灭规则而成佛,但因万物生灭过于深奥难解,佛特意简化,以四谛来说明生死流转与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
一为苦,二为集,三为灭,四为道。
苦谛,是人生之苦,如生老病死。因为有苦,所以无法解脱。”
集谛,是说众苦之因,能召集众苦之果,指出一切苦借因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
灭谛,便是要像熄灭蜡烛一样,灭却贪、嗔、痴三毒,了除苦果,证得清净寂灭。
道谛,是彻底的悟道。不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或者通过自虐苦行寻求快乐。
而是发掘内心,寻求宁静。
一旦证得四谛,便能涅槃解脱,成为世间最快乐,最无拘无束之人。
他不为过去之苦而痛苦,不为未来之苦而纠结,只活在当下,心中充满慈悲、和善、博爱。四谛是禅宗教义之基础,所有哲思都与四谛有关。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先贤前辈为其添砖加瓦。
甚至有许多僧侣声称,已经有人征得了四谛,获得了最终的解脱。
即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鉴泉娓娓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