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开端(2/3)
识字率高,农村到工农学校学习的人多,大家对如何经营小作坊或工厂,不少人能说个一二出来,真正办起来有问题了,到学校请教一下也很容易。社员底子也厚,有不菲的积蓄,干起来胆子大,很难干垮。
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就不同了,文盲是多数,扫盲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很多合作社也没有请教的人,肯定会走一些弯路。在王致远看来如果是因为经验的问题而失败,那就有些可惜了,毕竟市场广大,计算好之后,生产出产品就可以赚钱。
这部分是可以通过指导而避免的,提升带头人的水平,干好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只在通和县发动,其他地方等条件跟上了再发动,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应该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的确有些东西不能太急,应该一步步来。可是要是通和县到时候干好了,其它县城合作社可能也会效仿,不过自发的和倡导的还是有些差别。
事已至此,还是让各县尽快调查,看看有多少问题,到时候一一解决。
事情布置下去之后,王致远又找到了陈克声,让他去工人、农民两所学校安排一下人事工作,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的学校马上就要建好了,要安排一批人过去教学。
通和县这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是有大学学历的干部,也都在工厂或农场任职,额外到学校来传授一些知识。现在要请一些人去别的县城支援,别的县城工厂也会派出一些干部,不然光靠通和县的这两所学校肯定是不行的。
这些高学历的干部,很多都是当初从大学招过来的,不少人在通和已经成家了,成家的同时还将亲属的工作调了过来,地委是全程帮助安排。不少人的对象都是当初大学校友,学生思想先进,自由恋爱的多,所以现在通和地区大学生有5000人左右了。
大家当初来通和县也是有追求的,理工科偏多,在通和县工作真的是如鱼得水,很多自己冥思苦想的问题,老师一个点拨,一下就想通了。各种实验、机器操作比学校时多了不知道多少,每天学习研究的也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内容。
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着自己的设想一步步实现,看着自己研究的东西进行生产和应用,那滋味别说有多爽了。
这几年选择留在通和地区的大学生,只有极其少数的要求离开,有些跟家人起争执后,直接将家人都接了过来,家人过来后,很快也喜欢上了这里。
治安好的不得了,商品丰富,娱乐表演也多,离京城、天津、保定都很近,到大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