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新的开始(2/3)
,所以一直在想办法提高生产力。
现在的通和县放在全国,每年粮食产量都是独一份,南方一年三熟的产量跟通和县比起来也不会高出多少,更何况现在不少地方还不是一年三熟的种植,毕竟要养地。
各家忙着交公粮和卖粮食,通和县还是和往年一样,县政府大力收购粮食,价格一律比市价高一些,县城的粮商现在已经倒闭了,粮食这一块县政府根本就没有对手。
农产品采购局在各镇都有店面,专门为了收购农产品,这几天也是忙得很,现在公粮也都是由这边负责。通和县对待公粮也不苛刻,只要是晒干的就行,毕竟有很多都是直接加工成面粉,送到食品厂去生产。
县里12个走合作社路线的镇子,各个工厂也在这几天陆续完工了,这些建筑工人也可以歇几天,后面再看是到各村建房子还是去县城搞建设。
张集镇这边合8个镇,13个合作社之力,大家第一次集资19万5798.26元,王致远感觉到大家集资不均,前几天给大家划了个人最高资金入股的线,让年初资金入股少的社员,可以再入一部分,来减少县里的占比。
最近不少人卖了粮食,增加入股资金,现在集资金额达到了27万6978.77元,这就是最终的入股资金,后续就不再接受入股了。县里也投资了一样多的资金,这对县里财政而言都是小意思。
13个合作社占股51%,县里占49%,那1%算土地投入。县里每年的分红至少80%投入到这些镇的各种基建、社员福利等公益之中,一起将各地建设好,也算一种新型的共富政策。相当于县里一次性投入一笔资金,帮助地方发展。
工厂终究会垮的,但是在王致远的指导下,这个工厂怎么着也要红火个二三十年吧,这些年肯定是赚钱的,后期社里富裕了,再办别的也就轻松多了。
黄元余在这个时代是无机化合物这方面的专家,前些日子在筹备工厂机器,同时也在工人学校给大家培训。现在暂时担任玻璃厂的总工程师,虽然有些大才小用,但是也可以解决工厂的燃眉之急。
这边13个合作社,到学校报名培训的人有802人,在其中选出了23个人当管理者,其中工厂的厂长一人,副厂长5人,其他销售科、保卫科、物料科等都选好了人。其他人当小组长,负责培训工人。当机器进厂后,黄元余就带着这些人在工厂试生产了起来,各地不少社员都跑过来看热闹,各社也在选拔到玻璃厂工作的工人。具体的管理王致远就没有过问了,只是派了两名人员负责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