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苏格兰小报计划(2/6)
忆体著作《忏悔录》当中。
《忏悔录》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无出其右之作,在它之前的旧的文学中不曾有过这样的先例。
卢梭不取名《回忆录》,而叫《忏悔录》,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忏悔”一词,据《辞海》所作之解释,“乃佛教名词,‘忏’为梵文‘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按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等教派的善男信女,为求得上帝的饶恕,也需要不时地前去教堂找神甫进行忏悔。
卢梭为自己的这部著作取此书名,也正缘于此,他在第一章一开头便道出了自己的初衷:“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通过全书,作者是在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毫不隐讳自己最下流最可耻的行为。
这种豁达的心胸,其实在虚伪面积的法国并不罕见,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大多数人都受不了周围的气氛。
对于海宁来说这方面的情况似乎更加恶劣,一些与法国人打交道的时间久了之后,他也觉得自己似乎应该找一种媒介来舒缓一下自己的心情。
有意思的是,卢梭的这本《忏悔录》其实是后来才出版的,若不是海宁身为穿越者,恐怕都不会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但海宁拥有比这更加时髦的文体形式。
在21世纪,年轻人们通过写博客而让世界上的所有网民都有途径了解他所经历的事情,有见于文字在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后来出现了vlog来进一步发扬了这种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
这可真是一种与时俱进,而且是那种精确到分钟甚至毫秒级别的俱进。
以海宁现在所处的环境来说,他当然是不可能让其他人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微博的,但他仍然尽其可能地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想法。
这种大胆的尝试,极有可能对环球集团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毕竟他所掌握的都是集团内部最为重要的信息,一旦泄露出去的话,有些人肯定是有办法加以利用,并给集团带来威胁的。
为此,他需要一种折中的方案,首先是他用笔名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其次是化用第三人称这种欧洲传记当中常见的方式,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最后,他干脆选择在一些隐秘的地方进行试点发行,而不直接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