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棉纺(2/6)
和生产。惩罚措施变得越来越严厉,包括监禁,而且从1726年开始甚至会对违规者施以死刑。然后就是1755年,法国宣布进口印度印花织物为非法行为;1785年国王再次确认了这一禁令,以保护“国家产业”。两万名警卫负责推行这些法令,两万名警卫负责推行这些法令,发配了多达5万名违法者到法国桨帆船上去服苦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专供几内亚的印度棉纺织品清楚地没有列入长长的取缔清单中,因为这些棉纺织品专用于奴隶贸易。毕竟,只有用印度棉布才能换来奴隶。
而这也恰巧印证了之前的观点呢,就是这些禁令的出台,只是为了维护某些人的经济利益罢了。
欧洲的所谓法令,实际上更应该被翻译成规矩,一个由强权制定出来的规矩体系,是没有道德基础可言的,甚至他们也志不在此。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堆凌乱而不成体系的条条框框约束起来的那样,只有那些散乱的为了贵族和权贵服务的,完全可以用于剥削和压榨底层群众的规矩组成。
像这样一个野蛮的文化圈子,是不可能诞生出能够抵抗新冠病毒之类巨大挑战的底蕴的。而且,那些结实耐操的欧洲底层平民们,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也早就已经把贵族们在传染病防治期间的做派看的通透明白了。从鼠疫、天花、霍乱,再到西班牙大流感以及前前后后发生的那些瘟疫当中来看,权贵们几乎都是指望着老百姓,能够凭借自身的所谓免疫能力抵抗过去的这种煎熬,在欧洲的法律和道德体系当中被视为常态。因为他们的法律本身就是不基于道德而衍生出来的。即便后来的人文主义情怀变得更加多了起来,但毕竟根子不是那样的,所以有些习惯已经约定俗成并深深的影响了执法者和统治理念。想要改变这些东西,对于革命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了所谓群体免疫这种荒诞的言论。因为这是有历史基础的,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对于此,海宁是不屑一顾的。
为了和这落后的基础作斗争——其实他原本是不想浪费这个时间的,但无奈法国的基层百姓们并非全都是无脑群众,他们虽然生活在国王和教会的权威之下,但也知道什么东西才是对他们最有好处的。因此在之前一系列的法国混乱当中,他们坚定的选择了支持环球集团,这让海宁不得不报答他们的勇气。
因此海宁坚决要求法国允许他在其境内推广棉布产业链,那些原本从事羊毛、亚麻和丝绸纺织的作坊和商人,也被允许用合适的报价,包括但不限于金钱和固定资产来交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