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滥小提琴充数(上)(1/6)
所谓乐队,指的当然是器乐演奏者所组成的队伍,古代甚至也包括歌舞表演者。而且他也不像我们想象当中的那样高高在上,或者像thebeatles、beyond一样遥不可及,只能在磁带或者cd上听一听;它的存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的燕乐乐队,汉朝的鼓吹乐队,都是很多人认为应该拿出来纠正一下认知偏狭的重要知识点。这也就意味着,咱们农村婚丧嫁娶时在那里吹吹打打的人群,也属于同一性质的组织。
海宁年幼的时候,就曾经客串过某次邻村举行的葬礼上的唢呐手。不过当时他是不太情愿的,甚至可以说是被当成壮丁抓过去的,因此吹的也不算卖力,因为充当“国民党”这一角色的某位长辈给的糖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他唢呐的手艺倒是没有落下,那算是他在音乐天赋上为数不多的表现,或者说是天赋残留。
当然,这种天赋残留并不一定适合在这个时候展现给欧洲的朋友们。等到大家混熟了之后,再拿出来惊艳这群人也不迟。
所以,他一直在很好的隐藏这一点,彼得等人不但在这所珍藏着各种乐器的房子里找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线索,甚至他们心目当中海宁的形象似乎也更加贴近于欧洲的那些文艺家们。
他们根本看不出一丝一毫东方音乐在海宁身上留下的残影。尤其是海宁在为乐队取了一个让人难忘的名字之后。
“三叉戟!海神波塞冬的武器!”
作为一个正在试图征服海洋的人,波塞冬在欧洲人看来是海宁当前绕不开的人物。他是否会庇佑环球集团接下来的行动,在某些明眼人心中直接关系到世界的格局。
当然彼得和拉祖诺夫斯基都无法从政治敏锐的角度去理解这一点。
但他们都立刻意识到了这个阅读与名字的另外一层意思。
“我们三个人,就是三叉戟吗?”
“很不错的名字。姨妈肯定会喜欢的,因为它能够劈开海洋,让俄国的陆军发挥他们的优势。”
拉祖莫夫斯基和彼得先后评价道。
海宁对他们能够理会自己的意思并不感到任何稀奇,毕竟这个名字这含义实在是太过明显了。只不过,彼得在评价当中提到的陆军,虽然加有俄国这个限定词,但海宁却总是闻到了一股普鲁士的味道。
普鲁士的陆军也很强大,他们的海军也亟待发展。相较于俄国来说,普鲁士唯一的优势就是海港的位置更加方便他们出入大西洋。
不过,俄罗斯的海军在18世纪也会留下光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