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殖民者、合作者、偷窥者(4/7)
的情报也被其他的欧洲人传了回去,在加尔各答的英国人,在卡尔纳提克的法国人都在这期间收到了相关的情报。
前者感到了巨大的震惊,而后者,还没来得及感到震惊,就不得不面对英国人的反扑了。
之前我们提到,都不列斯煽动海得拉巴土邦主成功得到了卡尔纳提克的纳瓦卜之位,这导致英国人的势力被极大压缩,不但只剩下马德拉斯和圣戴维堡这两个要塞,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法国人夺取了整个印度南部的贸易权。
更可气的是,法国人至此还不准备放过英国佬。
夏天的时候,法印联军约8000人南下围攻特里奇诺波利,试图消灭英国在印度土邦中的支持者彻底孤立英国。
英国面临被逐出印度的危险。8月20日圣戴维堡的英军指挥斯金格·劳伦斯派出1600人解围,而克来武就在军中。
可是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就算是克莱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曾经向长官劳伦斯建议与环球集团合作,但环球集团坚称,不会为参战双方全都提供服务而他们已经与法国人有约在先,除非对方给出三倍以上的报价,否则他们不会背叛既有的雇主。
这是海宁在后来定下的规矩。
所谓诸事草创,有许多制度都得边发展边设计,海宁与东吁王朝的谈判之所以延长到了几个月之久,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海宁总是在不断修改报价。
当然,克莱武还是第一次听说雇佣兵有这样的准则。但海宁的手下却强调说,这是他们从欧洲学习来的。
克莱武原本还想说些别的,比如他就是个欧洲人,可以教他们一套崭新的行为准则,不过对方立刻摆出了一副只认钱不认准则的姿态。
克莱武没有办法,这才在8月份踏上了希望渺茫的解围之路。
同样感觉希望渺茫的,还有一位来自桂家人的使者。
比起海宁模棱两可的血缘论,这位仁兄才确实是当年永历皇帝的追随者之后代。
而他此行的目的,正是因为孟族那边的一些人打听到了海宁的来历,因此特地请人去劝说桂家人的首领宫里雁,让他以血缘为依托,说服海宁放弃帮助东吁王朝。
宫里雁在早几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和海宁达成了合作关系。
当时,海宁的来历曾经引起桂家人高层的普遍关注,但他们无论怎样打听,都没有在内部找到任何自称与海宁有亲戚关系的人物。
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海宁所说的血缘,指的是华夏血脉,而并不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