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两条腿的矮脚马得行动起来了(…(1/6)
“交通是物质交换的基础。而物质交换和语言交流一样,是编织成社会构架的基本形式之一。除了摄食、排泄、醒来、睡去,似乎没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重要了。所以,能搞的话最好还是要搞起来的。”
如此开宗明义的发言,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讨论。如红象一般畏缩不前的人固然有之,但如海宁一般不太相信理想主义的人也并不缺少。
不过细微甚至略显嘈杂的讨论声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蓝土很快有了一位支持者,他叫万根。
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现实主义分子。
他指出:“在我们所处的18世纪,即便是欧洲各国也没有很好的交通条件。几乎所有地方的道路都是小径,也就是林间小道的样子。这些道路不但没有路基,而且还没有排水渠。加上维护不力之类的原因,经常被车辙弄得坑坑洼洼。一下起雨,路就成了泥泞的沼泽,一出太阳,又成了尘土飞扬的凹地。不论是在戈尔韦还是加利西亚,绝大部分旅行者的平均速度都很少超过步行速度。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常见速度只可能是步行速度。所以人们经常调侃自己的出行方式是骑双腿的矮马。”
所谓骑双腿的矮马,自然是在调侃步行的缓慢。这话因为有些欧式幽默的成分,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低笑。
不过这并没有打断万根的陈述。
在此之后,他又举出了几个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1743年的《伦敦杂志》上有一篇题为《公共马车的苦恼》的文章,列举了从伦敦到约克旅程中的各类不适其中包括凌晨3点启程,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颠簸,忍受同行旅客——他们有的吃了大蒜口气熏人,有的放屁、打鼾,或是不停地讲话、渎神和抱怨。同时作者还总结道:如果要赞颂公共马车的便利之处——我宁愿单足旅行,但得有根拐杖。”
这样的黑色幽默,换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对于海宁这样生活在21世纪,享受过大好祖国,便利交通的人来说,这样的调侃和吐槽显然更容易引发共鸣。
其实自从来到1750年之后,他对各方面的抱怨之中,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对交通的不满。
因此当白山派人四处邀请客人的时候,他总是非常开心,而当那些客人们到来的时候,他也总是感到惊奇,甚至下意识的对他们到来的时间感到疑惑——因为恶劣的交通实在不是个方便他们常来常往的因素。
不过,万根的黑色幽默还在继续:“其实,英.国的情况虽然看似恶劣,但在欧洲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