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3/4)
我是一个纯粹的武侠迷,武侠看得多了,自然而然有些手痒。于是想练练笔,自己尝试写点东西,也算满足一下自己小孩时的武侠梦。《烽火女儿行》我费劲构思了许久,我写字比较慢,因此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一想到在武侠世界里,有我崇拜的那些英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物形象,在现实世界里,又有许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侠友”,我就十分高兴。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我姑妄言之,各位读者朋友姑妄听之。
正如前面讲过“武侠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武侠源远流长,其源头就是原始时期,人们狩猎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格斗技术,才能更好地避免自身受到伤害,也就是说,“武术”的诞生就是“武侠”的源头。中国古代对于武侠的理解还真不少,其中有名的是韩非子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从某种层面上看,中国四大传统文化可归为“武”、“侠”、“儒”、“道”。“武侠小说”是一种文学题材,里面包罗万象,既有诸子百家文化,又有古人的社会生活画面、政治体制,更反映了古人的思想观念。现在的武侠小说完全脱离时代和社会背景,内容和形式不统一,将现代人的观念嫁接在古人心中,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批评现在的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写作者缺少生**验,编剧缺少文化常识。不止武侠影视,很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一样,比如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初衷是为方便自己下江南游玩,当时的人埋怨劳民伤财,昏君无道,怎么会知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更不会喊出这样的话;还有西汉时期有包子吃,宋朝出现一大片玉米地,这样的明显错误是不应该有的。
关于“武侠”最早的记载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里面写的那些刺客,就是最早的武侠故事。比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刺杀吴王僚的专诸;“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这些人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此后历朝历代,“武侠小说”都以其独有的形式发展,例如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等等。真正对现代武侠小说有大贡献的是两部书,一是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二是清朝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民国时期亦有不少武侠大家。现代武侠小说自从梁羽生先生的《龙虎斗京华》之后,便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丰富了武侠的内涵,“侠”不再是统治阶级的鹰犬,不再是个人的快意恩仇行为,而是一种正义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