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 任富氏苦尽甘随来 殿富托娘照顾妻儿(3/4)
蹒跚中攀登,农村实行了合作社,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力入股,家里有有牲畜的也可以算作股份到年底有分红。
任富氏一家只有殿荣一个劳力,一个劳力养活六口人,可想而知生活困难到什么程度。
好在任富氏手巧别人托她做的针线活,虽然不收钱粮了,总是还能得到一些旧衣服,碎布头贴补一家人的穿戴被盖用。在这上面任富氏没花过一分钱,家里的孩子们衣服虽然是布丁络布丁,但是总能让人感觉新颖不寒酸。
这是任富氏自身的审美和修养缝制出来的作品,一位平凡俭朴,善良坚强的母亲。一位曾经的大家闺秀与生俱来的美德,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更有一颗感恩的心,即便是对自己二儿子也存有感激亏欠之心。
生产队成立了夜校,组织农民白天劳动晚上学习。
殿荣白天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晚上还要在上夜校听讲课,留给他帮娘做家务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殿荣读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夜校的毛教员有意培养这位吃苦耐劳,专研学问的好苗子,用半年的时间把殿荣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毛教员走了,殿荣接替了毛教员的工作,殿荣也被村民评选上生产队的队长。
任富氏看到二儿子有出息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她把春花挖回来的野菜剁碎喂猪,喂鸡。喂的猪大了换钱,鸡下的蛋给孩子们补身体。
殿辉和殿义有空也帮娘干活,一家人没有隔夜话,每个人的心都和娘一样,努力劳动改变自己家的贫困。
秋菊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尽管花了很多钱也没能救了她的命,秋菊的离去让任富氏又老了许多。
殿富也常来三爷爷家看娘了,通过平时常里和娘说话,帮娘干活,殿富对娘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殿富喊娘的次数多了,偶尔家里媳妇做点好吃的也偷偷给娘拿点。
任富氏担心让儿媳知道了,他们两口子绊嘴吵架,任富氏常劝大儿子不要再给她拿东西吃了。
任富氏和大儿子的误会解开了,殿富媳妇也常带着大儿子国富来看奶奶,国富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饭菜,来到奶奶家就不愿意回家了。
有几次,小国富晚上不愿意回家就住在奶奶家,晚上和奶奶一被窝,任富氏心肝宝贝似的疼爱他。俗语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
当时的农村生产建设特别落后,全国都一穷二白,更别提靠天吃饭的农村。
穷则思变,村里有些外面有亲戚的人都扑奔亲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