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雁门捷报(5/6)
,被毕岚一口回绝;毕岚虽然不清楚刘辩的方案,但是清楚,刘辩拆街绝对是为了街上的木料。很明显,唐姬、何袭人的反对其实来自他们背后的家族,他们以为刘辩不在洛阳,就像染指刘辩的生意。
从荀彧的信中能看出,干扰是全方位的,在江湖上,史阿遇到了不少莫名其妙的挑战者;在朝堂上,即便是何太后出面让荀彧拆街,可羽林卫还是干预,大有不把太后和皇上放在眼里的气势。
杨亮呵呵笑道:“皇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杨亮说得很隐晦,但是刘辩明白杨亮的意思,这一切的后面,都是大将军何进在捣鬼;刘辩冷笑道:“没事,这不是鸿门宴,即便是在洛阳,大将军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做主的,告诉荀彧,执行我们商议好的第二方案,镶金坊的生意纳入并州商号;我来给太后和大将军写信,到时候让崔烈、何苗他们敲敲边鼓。”
刘辩在信中向何太后和何进表示,拆掉那条街的目的是为了换取马上要向并州供给的粮食,具体的操作办法因为商业秘密不能说,但确实是一刻也不能耽误,如果阻碍了荀彧的速度,要是影响并州的供给,大将军府要填补这个缺口。
何太后看了大喜,她不完全相信刘辩说的,但是这件事要是能因此赖到何进身上,刘辩和并州商号就算脱了钩,刘辩就可以置身事外了;现在卢植在雁门郡取得了第二场大胜,刘辩回来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何太后立刻批示,要何进决定到底怎么做。
大将军府中,何进看得头上青筋直跳,按照大将军府的谋士们的看法,雁门郡一战后,卢植迟早要和鲜卑人继续大战,并州就是一个无底洞,填补,拿什么填补?何太后和刘辩母子俩这是在耍无赖,看看不行就打算甩锅给自己。何进暴躁地问两边的官员:“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韩卓其实最清楚前因后果,他是不赞成何进这么做的,刘辩留在并州,也算是践行了不管朝政的诺言,还帮何进减轻了物资上的压力,何进最好的方法就是静观其变。现在倒好,何太后把球踢了回来,不过身为长史,韩卓还是要尽心尽力的,韩卓转脸问蒯越:“你们荆州的粮食什么时候能到?”
“还有半个月时间到洛阳,按照预先说好的,交接的时候并州商号就付全款。”蒯越想想,又补充了一句:“淮南的粮食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只有冀州的小麦付一半,听说博陵郡那边的商人很看好皇上,愿意垫钱。”
何进一下子反应过来,博陵郡虽然只有四个县,但全部是上县,牵扯到皇家的三位公主,阳安长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