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谶语解读(1/4)
皇帝有些晕沉,挥手让随身宸卫退了出去。
见克里娜醉酒昏睡,知她做事无心,就留了下来。
看到支开宸卫,大祭司心中明了,皇帝定然有重要的事情要征询自己,心中突然有些期待和紧张,小心探问:“陛下,可有事要和老臣讲?”
皇帝开门见山,“最近坊间传言,可曾听说?”
大祭司点头,谨慎的奏对,“看来陛下也有所耳闻。”
“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大祭司对此有何看法?”皇帝令公庶安取座,让大祭司和梁兴奴坐下,“不要站而论事,我们要坐而论道。”
大祭司宽慰,“流言蜚语,风传而已,听过便是!越是较真,越易横生波折。”低头久久沉思后,沉声言道:“陛下记得前朝如何灭亡的?”
皇帝点头,“易朝末王好色荒淫,被妖姬所迷惑,宠乱玉奴,日夜饮酒作乐,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不务德而伤百姓,天下民众为之伤,故天祸易朝,使其失国。朕常听中书讲起,要以史为鉴,方知为政得失。”
大祭司点头言道:“陛下所言不错,易朝覆亡,最根本原因是倒行逆施,尽失人心,不过……不仅是这个原因,其实,还有别的原因,陛下知否?”
皇帝看着梁兴奴,寻求答案,梁兴奴对易朝历史研究颇深,便缓声言道,“易朝从十四任王起,难以控制封地贵族,就有衰亡之象;十六任王武乙被贵族和国人驱逐,因得我朝先祖邕方扶持,才得以复位,复位之后,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让王国愈加混乱,莫非大祭司说的这段祸乱之始。”
见到大祭司摇摇头,梁兴奴言道:“武乙死后,因无子嗣,诸弟争夺,造成三十年的六世之乱,自此就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了,大祭司说的是这段吧!”
看到大祭司不点头,梁兴奴更是不解,“随后的八位君主可堪平庸,三僖王不理朝政,加之辅佐的正卿己之宗、叔忠简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易朝实亡!最后的帝甲和帝乙统治之时,看似强大,实则回光返照,强盛表象下,民不忍其虐,国不堪其苦,奋起反抗,终致易朝覆亡。”
“中书果然是通天彻地,学贯古今!老臣对易朝的认知怕也没你深刻。”大祭司语气沉重,“末王宠乱玉奴,因而丧国,只是这玉奴的来历,圣上可知?”
皇帝来了兴趣,“你毕竟是前朝遗族,讲来听听。”
“桑弓妇羊灭子易,这是当时的童谣,陛下可知?”大祭司问道。
“桑弓是邕梁的铁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