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阴阳齐聚,黑白颠倒(2/6)
启动,对诡异来说好似热油,对人来说却好似暖风一般的龙气呼啸而过。
瞬间便贯通了岱州十五府,并且与早就完成这一步的禹州大阵连接到了一起。
不得不提的是,岱州作为文圣家乡,儒家思想深入骨髓人心,数千年以来都有着一项为各天子称道的光荣传统。
虽然普遍热衷官位,以进入王朝体制为荣,却从来不热衷造反,这地界儿上也从没有出过任何一位开国皇帝。
在每一位统治者的眼中,这岱州都毫无疑问是一块“民风淳朴”的宝地。
但在旁人眼中,就实在不知道是该褒还是该贬了。
总之,正统大义在这里格外好使,由泾王这位老东家家里的二皇子接手,民心归附也格外容易。阑
而且
“赵老哥,你去海边看他们给水稻插秧了?”
“早就去看了。
不光去了,我还报名一起帮忙插秧呢,那里管一日三餐,走,跟我一快去帮忙。”
“这次可真的是开了眼了。
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知道咱这缺水的岱州地界竟然还可以种水稻。
还是种在连草都不长的盐碱地里啊!”阑
“咱这地方别的不多,就是这毫无用处的不毛之地无边无沿。
一开始乡亲们还以为是湖弄人。
老弟,你猜怎么着?前几天种下去的那些全都活了,绿油油,长得可壮实了。
户部农业司那些连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的官老爷们说,今年插秧时间太晚,只能种一季。
等明年四月份插秧,一年两熟不成问题。”
“今年的稻田放在那里,就是让咱们老百姓亲眼看着它结出粮食,等收获之后官府还要请全县百姓品尝。
尝过之后再自己决定种不种。阑
泾王殿下真是咱们穷苦老百姓的大恩人,要是能早点来咱们岱州就好了。
从此这日子可真的是有盼头了!”
岱州、禹州中类似的对话声,在这段时间里不绝于耳,街头巷尾,人人热议。
却是青妍、龙韶和雷鸣远研发的海水稻,经过一刻不停的攻关杂交,终于拿出了第一批被命名为“海水稻一号”的成品种子。
他们使用排除了一切道法的扩繁杂交技术,平均需要经历8次更新换代,才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品系。
统一算下来,海水稻杂交8代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
从得到那一株难得的样本开始。阑
外面五个多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