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林农牧业协调发展(3/4)
一个兽医,三十多岁。
村主任过了花甲之年,是位老中医。
两个人住在这里,有病看病,有事做事,而且不拿报酬。
一行人在杨松的带领下走进村委会,梁海涛自报家门并介绍了几个人,两个村干部几乎不相信眼前这一群男人居然是扈州市的最高领导。
因为在这荒山野岭中,不仅从来就没有地市级干部来过,区里的干部也没有来过,只是前些日子来了杨松。
当时杨松只说自己是扈州市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并没有说他是副市长。
而且在村支书家里吃了饭后非得要付饭钱,为此被当家的妇人狠狠骂了一通。
梁海涛、林勋、柯陆阳、周保健、杨松等在村委会院子里的树荫下落座,村支书并没有给每一个人端茶倒水,而是端上来几盘夏熟的苹果梨。
支书对大伙儿说:“这是绿色果子,没有喷洒农药,比水更解渴。”
村支书和村主任也不汇报工作,而是对方问什么,答复什么。
这个村庄将近二百户人家,一千四百多人口。
平均每个家庭饲养十七头牲口,五十多只鸡,五头猪。
加上菜籽、胡麻、黄豆、洋芋等经济作物,每户年均收入在两万元左右,这笔收入不包括小麦、玉米等粮食的收入。
谈到村里的房屋建设,支书说:“我们农村建房讲究字向,按照我们所处的方位,建北房最好,而小二层眼下最时新,就这样了。”
梁海涛问村里能不能发展规模养殖业,对方的回答是不能。
村主任说:“地方太小,已经饱和了,山前岭后十来个村庄,几千头大牲口,能够用的草场就那么三处,林场还每天来驱赶。
你说,还能在什么地方建规模养殖场?
你们看,林场的场长就在这里,你让他说,我们的牲口过几年恐怕只有到天上的云彩里去放牧咯。”
支书接着说:“发展养殖场,现在提倡的是圈养,我对这个说法持不同意见。
牲口要成长得快,必须有足够的活动量,有好的草料和水分,关起来就长不好。
这跟人是一个道理,好人不能关,关起来的是犯人。
你们看城里养殖场的猪,那就不如我们这里的猪,同样的饲料,我们这里的猪长得更快,体重更大,肉质好得多。
你们可能在庄里看到了,我们这里有三尺高的当年猪,城里哪有?”
梁海涛笑着说道:“这位张场长,我们准备提拔一下,让他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