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颐和园里英雄偶遇(2/7)
边聊起各自学校的见闻。
潘毅说道:“告诉大家一件有趣的事儿,我们班级有一个男生,女儿居然都18岁了,是应届毕业生,去年父女俩都考上了大学。”
“他女儿也在秦华大学吗?”
“不!她女儿在老家省内的大学,哈哈,要是父女俩在一个学校而且还是同班同学,那就有意思了。”
“呵呵,如果是同班同学,平时女儿当作大伙儿的面,应该怎么称呼她爸爸呀?是叫爸爸,还是跟着其他同学一样叫名字?”
“我想,应该还是叫爸爸呗!”
“私下没人的时候可以叫爸爸,但当作大伙儿的面不可能这么叫!”
“是啊!如果当作大伙儿的面叫爸爸,肯定会有很多男生应答,你们信不?”
“我信!有些男生就喜欢占女生的小便宜,在坪乡知青农场插队的时候,那些从生产队抽调来的农民男青年,不敢对女知青怎么样,但特喜欢占农民女青年的便宜,只要能占到一点儿便宜,让他叫妈都愿意。”
“嗨!农场里的那些农民青年,岁数都比咱们知青大,大多数都结婚了或家里都有对象了。来知青农场帮助咱们,两三个月才能回去一次,精神空虚,这些人大多数没有文化,最多也就是小学毕业,可以理解……”
“所以说,没有知识和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精神世界还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
“我们班有不少来自农村的,报到的时候,有的带着一篮子的鸡蛋,有的带着好几罐自家腌的咸菜,还有带红薯和玉米的。”
“这样的农民才是咱们华夏农村未来的希望。”
“也得看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跳出贫困,还是为了今后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至少他们这辈子能到城里来上大学不容易,那些东西可都是一家人常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这些东西在农村可都是好东西,想想咱们在坪乡农场插队的时候,张岩夜里还老上玉莲家偷鸡蛋。蔬菜基地还没有建起来的那两年,每天能吃到腌制的咸菜就很不错了。”
……
“你们说的一点儿也不新鲜,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带着还在喂奶的孩子的。”
“喂奶的孩子上课怎么带呀?”
“是啊!如果半夜孩子肚子饿哭着要吃奶,可不把宿舍的人都吵醒了?”
“这种情况不止我们班里有,听说全校好几个班级的新生都有这种情况,据说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