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2/4)
不得不说,造办处也感觉到了,这做工匠是越来越难了。
所以在中学增加了一些职业班,也就是当初中学建造的比较大,才能有不同的工种来此学习,纯禧他们的是属于普通班,主要是学习然后考入大学继续升造为主。
职业班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有目的性的,以将来出去获得好的工作为主。
目前的班级也不是那么多,一些主要是学习如何处理繁琐的事物,一些则是学习会计之类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培养科学家。
对于大清的人来说,参加科举才是头等的大事,夏芸萱却是清楚,若是没有相应的生产力,科举又如何?
那些工匠确实是能工巧匠,可是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想要成为科学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所以他们才要送孩子进入学校读书,按照科学家来培养,而不是送去科举。
贫寒的人家参加科举,只会是拖累整个家,更多的会选择直接工作。
说来小学是免费入学的,到了中学,这些从小学升上来的,同样不需要教学费,跟那些八旗子弟勋贵是不一样的。
这些孩子上中学反而还能领工钱,学习成绩好的话,还有奖学金,基本上名列前茅的孩子都有不少的银子可以拿。
如今中学就有一批小学升上来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小学部的佼佼者,全部是跳级完成了学业的。
康熙收到这些报告都很高兴,这都是大清的未来。
在他要求改造武器等等候就发现,文化课程度低是真的不行。
等中学那些人毕业,能升入大学的话,他将专门让大学开一个研究武器的班来。
现在他就派出了一些工匠,在中学授课,他们传授的经验,是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接触的到的。
甚至这些工匠们还都口述,由文笔好的人来书写,撰写成书,必定能成为传世之作。
他们也是感谢皇帝的命令,才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毕生的经验能继续流传下去。
都说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在这里完全不可能。
这些教学生的工匠师傅,每个月都能领到俸禄不说,等年老了,还会有一笔银子可以领,何乐而不为呢!
他们可是吃皇粮的人,根本不用担心。
反倒是这些工匠,留下他们的书籍,还能流芳百世,换了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夏芸萱这边也很忙碌,儿子去上书房了,下课了要来请安,要不是宫中的破规矩,她在等儿子放学后,就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