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坐谈会(2/3)
愤之下说的话有违禁之言,急忙岔开话题:
“夏公子,你一介书生,广受皇恩,纵有宵小,也该以国法惩之。不可动之于私刑,否则国法何在。你虽据愤而起,但惑民而行乱事,聚众而抗官军己成事实。国纲法度己被破坏怠尽。此非仁人志士之所为也。”
直接指摘夏平之所为,与会人众惊起一身冷汗。
夏平心里却很高兴,不怕你说,就怕你不说。
他不认识周安清,不知他是何方神圣,但那打扮,一看就是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他的问题要回答,满不满意两说。
“这位先生说得好,今天如果大家有问题都尽管提,我会尽我所知所思回答大家,即使再让我难堪的问题都可提,我向大家保证,绝不会因问而怒。”
“在回答先生问题之前,我先讲个故事,相信你们没看过但也听说过《烈女刘二姐》这本剧。这本剧是真实事件改篇。”
接下来他介绍了杨三姑的故事,讲完夏平道:“这位先生,我们是不是不该杀陈猛,让他继续祸害人,直到朝庭有一天突然想通了才来惩罚他,可这段时间被他杀的人活该就死?”
“万工已出现挖草根野菜的人,要是到明天收夏粮时,又有多少人饿死,先生,一百人不止吧?”
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一眼看出,死一百人怎么打止得住。
“佛家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能救下这些百姓,因此事要下地狱,我去!”
“好。”范三少爷孤独的掌声响起。
“夏公子,但凡乡绅,都有一定田亩,这些都是乡绅们省吃俭用,起早贪黑一点一滴积攒而来。而你却将其分给了乡民,使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夏公子准备什么时侯在我们这儿搞土改呢?”
这是咋天吃饭翁中的一位,他人虽矮瘦,但小眼晴滴溜溜的转。他清楚夏平不会杀人,胆子大了很多。他家在清溪土地最多,忍不住就把问题提了出来。
周安清心道,这小子厉害,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会议的主导权,连胆小的盛世民都提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周安清还真想听听夏平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很刁钻,关系到政策的根本——土地改革。
只有实行完全的土地改革,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这个道理他懂。
可懵懂中他又觉得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
这个问题没想通,但还是有一定准备,不管怎么说,在政权稳固之前,先稳住乡绅,实现平稳过渡。
这个时代乡绅才是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