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万工渡口(2/3)
夏平,蜀都府蜀都县人,现年十八岁,十六岁考中秀才,就在考中秀才之际,在外为官的父亲遭人陷害冤死狱中,官府和家族中的各种势力张开血盆大口,大肆侵吞夏家家产,为求自保,夏平加入洋教,成为洋教士的随从随洋教士四处传教。前几天和洋教士渡大渡河时发生了船难,夏平奇迹般生还。
这几天,吴叔一家精心照料着夏平,好不容易打点鱼回来熬成汤,吴婶一碗,夏平一碗,连他家八岁的幺姑都没得吃。
吴叔家太穷了,儿子前几年釆草药时失了踪,有的说遇到了野曽,有的说滚下了山崖,有的说被彝人掳了去。吴婶因此生了病,要不是还有小女儿幺姑牵挂,她可能早不在人世了。
偏偏在这时,应役差时间又到了,这不是官府的差,而是当地袍哥大爷陈猛陈大爷的差。
白沙坝属于袍哥陈大爷地盘,本属越西厅,是彝汉杂居之地,土司管不了汉人村寨,这儿就成了清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汉人聚集区就成了豪绅袍哥的天地。
这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应付彝族人的袭击,舵爷们规定每户轮流派一丁壮出差役三个月,如没人可出银三两由袍哥找人应差,即不出人又不出钱,则会被赶出居住地。
吴叔家贫,没有差钱。家里没有多的男丁,又有病人和小孩,所以才愁闷非常。
夏平将水缸挑满,又去劈柴,吴叔把一双旧断耳草鞋给他接上好让明天穿。幺姑依依不舍:“哥哥要回来哦。”
这几天,幺姑为夏平端水送饭,照顾得最多,夏平俯下身抚摸着她的头说:“谢谢幺姑这么多天的照顾,哥哥很快就回来,回来时给你带糖吃。”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天亮,夏平穿上准备好的麻衣草鞋,披上床麻布衣揣上几个红苕,提一根棍子,给吴叔道别上了路。
今天要从白沙坝走到九襄场。九襄场有个小教堂,那里是传教士的驻地,夏平的物件。就放在那儿。
白沙坝到九襄最近的路,从万工渡口渡过大渡河到北岸万工场,从万工到富林,从富林到九襄,全程7、8十里路,时间很紧,夏平急行,半小时不到就赶到万工渡口。
脚下属越西厅,跨过大渡河到对岸就属雅州府清溪县。
清溪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境内两大官,一条从九襄向西过飞越岭到定县,从定县到打箭炉,从打箭炉进入藏区,这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另一条从九襄南下,到富林渡大渡河,经建昌,南云,甸缅到身度。这就是蜀身毒道,也称南方丝绸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