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牛龙N1机器人(2/3)
像头、网络、以及gps定位功能。【北斗需要五年后才能在亚细亚地区使用。现在只能使用gps。】
苏翰亲自上手控制了一下。
由于移动平台没有车头,两面都是车头,可以随意使用
苏翰尝试更换组件。
又对搅拌和犁地功能进行了智能设定。
最后机器真的可以自动工作起来了。
苏翰是非常的满意。
要求把原型机拉倒土壤学院实地测试一下。
土壤学院的测试苏翰没去是事后看的录像。
结果让他是非常的满意。
尤其是当他看到机器人使用电钻,在地上钻小孔,放入植物根茎,进行掩埋和浇水,不停工作的时候,他感觉仿佛看到了科幻电影一样。
关键是机器人的智能非常强大,智能程序配合4g网络,能自动避障和定位。
苏翰最后给这台机器定名为:牛龙n1。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它能像垦荒牛一样可以辛苦的工作。
不过现在还只是测试阶段,具体工作效果,需要更多的测试才能知道。
姜复远当然是兴奋坏了。
有这么一个全能的大家伙来回工作会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如果只是约束材料成本的话沙漠大开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牛龙是充电的,低电量以后,会自己跑去充电。
晚上也能工作。
甚至可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工作。
除了一开始使用遥控器录制一下工作过程。
后面就全自动了。
配合地图导航和gps定位功能。
甚至能定位机器的所在位置,以及最近阶段的工作流程。
简直是方便的没朋友。
按照研发团队的设计每台牛龙。
机器成本价两百万,推向市场后售价可能超过四百万。
每台机器可以耕种一百公顷的土地(一千五百亩)。
土壤约束材料成本每亩两千元(市场化成本可能更低)。
机器十年的运行成本每天一千零一十元。
初期投入七百万元。
苏翰的计划是种植牧草,然后趁着牧草青绿之际,收割加工成青储饲料,卖给沙漠地区的牛羊养殖户。
预计是每亩年产牧草二十吨。【湿热地区产量应该更高】
加工完青储饲料后。
市场价大约在三百元每吨。【这个时候牛肉便宜,所以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