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能工巧匠(4/5)
国人就乘着飞车,和一部分仇夷人乘着东风迁徙到了西北更远的地方,根据汉代人作的《括地图》说是“去玉门四万里”,古代的短里是一里大概77米,四万里合今天的3000多公里,距离玉门关三千多公里,也够远的,应该是现在的欧洲地界了。
不过奇肱国人有飞车,当时最发达的交通工具,距离不是问题,所以也经常回中国来,不为别的,就为回到他们原来居住的仇夷山下去狩猎双头赤鹳,取了它们的毛用来作飞车,《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奇肱国“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就是指这种鸟。
赤鹳身体很大,羽毛长而轻,而且有极大的浮力,据说它们可以在空中长距离滑行,只用尾巴控制方向,飞几百里都不用扇动一下翅膀,就是因为它们这种很特殊的羽毛起作用,是奇肱人制造飞车的主要材料。
仇生对商汤说:“不瞒君上,您这个图上的机械其实已经很落后了,如果中原现在还在使用这种栻杠,那么要是遇到我们奇肱人造的栻杠,会被打得粉碎。”
“哦?”商汤两眼放光:“怎么回事呢?”
“几百年来,这种工具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不仅射程远,准确度还高。这种老栻杠只能抛射一百步以内,一般只有七八十步;而我们的栻杠可以抛射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五十步,还有左右档和上下档,可以调整抛射的角度和远近距离,您这图上的栻杠就没有这种功能。”
“您说的这个,你能造不?”商汤急乎乎地问。
“在下在奇肱国是车工,就是造车的,不造栻杠。但是我知道栻杠制造的过程,再加上您这个老图作基础,只要有木头,这个并不难。”
“不难?您先生说得容易,”大匠彊说:“我们实验了许多次,都失败了,这东西不好做的。”
仇生说:“最主要的是栻杠的各种构件必须符合标准,组装也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如果稍有误差,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抛臂如果安装在衡上的长短比例不合适,要么抛不远,要么拉抛绳的费力,发射速度慢;如果架子做得不稳固,一抛射就左右摇晃,会偏离目标影响精确度,甚至散架。但这些对于我们奇肱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真的?哈哈哈~~~~”商汤仰天大笑起来:“真是苍天助我啊!哈哈,好,仇生先生,这样,本侯封你作司空署的木正,让大匠彊和百工们协助,给我造些砲车出来,我有大用。”
“木正”是分管木工的官职,就是木工的头儿,《列仙传》上说:“仇生赤,当汤时,为木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