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曹郎来不纳粮(二)(6/9)
最好?”
王敬说道:“樊县县兵营守御既颇严密,我部若夜攻之,恐无必胜之算。而若攻之不能立胜,其固守营内,等到天亮以后,任城县内闻讯,必会遣兵来援。我部前营未克,后敌已至,这仗,就不好打了。因我之见,不如等明天他们出营后,咱们再作进攻!”
胡仁说道:“它防守虽颇严密,但肯定没有料到我部已至。我部若急往攻之,一举克营的胜算,在我看来并不小!校尉,我以为可以攻上一攻试试!退一步说,就算是没能把营攻下,又就算是如王大兄猜测,任城县遣派县兵来救援他们了,咱们亦可设伏,再来一次伏击打援!”
王敬说道:“能各个击破,胡大兄,又何必要冒险呢?”
胡仁说道:“什么意思?”
王敬说道:“等到明天樊县县兵出营以后,咱们再作进攻,如昨日伏击亢父县的县兵,咱们一定是能够取胜。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冒着不一定能将其营攻破的风险,今夜就攻其营,非要把任城县的县兵也引来?……胡大兄,是咱们各个击破,先再把樊县的县兵歼灭,然后回师去打任城县的县兵容易,还是把它这两支敌兵聚到一块儿,咱们来与它打容易?”
胡仁张了张嘴,无言可说。
王敬的办法,谨慎是谨慎,以至可说是保守,但不得不说,就眼下此战,确乎是更好的办法。
却每次战斗前,曹幹都会先询问胡仁、王敬等的意见,这不仅是“民主”的作风,重视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对本部有归属感,也是曹幹在由此加强对胡仁、王敬的用兵风格的了解。现在,他对他两人的用兵风格已有了大概的了解。简言之,王敬较为谨慎,胡仁较为猛打猛冲。
曹幹决定说道:“胡大兄之策,若用之得当,可一举将樊县、任城两县的县兵尽皆歼灭,然后回师再取任城县城,唾手可得,唯只是我部的兵力不是很够,并且两夜行军、昨日一战,部曲的体力可能也不耐久战,此策虽好,暂不能用。王大兄,便按你的意见,今晚咱们不攻它,等明天他们出营,咱们再攻!正好趁此,让部曲也再休息一下。胡大兄,你说呢?”
胡仁应道:“兵力稍不足,部曲有些累,这是实际情况。罢了,就用王大兄之议。”问曹幹,说道,“校尉,明天樊县县兵出营后,怎么打?是给它个迎头痛击,还是仍然伏击?”
曹幹深受那支英雄部队的影响,能运动作战就做运动作战,能打伏击就打伏击,摸着短髭,笑着说道:“兵法之要,在於出敌不意。能伏击,咱自然就伏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