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刘明遇从来不懂见好就收(2/4)
是他们的特点。
不过,皇太极却望着招降马兰峪的大功臣,原明朝参将鲍承先道:“鲍爱卿,不如让你的人走一趟!”
“奴才必不辜负汗王信任!”
鲍承先现在的地位比范文程强得不一点半点,他在宁完我的推荐下,进入了文馆,建奴的文馆,其实就相当于大明的内阁。
鲍承先麾下的汉军以辽东明军为主,这些明军被俘虏后,则归鲍承先指挥,此时他任汉军旗都统,都统也是旗主。当然,与建奴的八旗不一样,他可没有旗主的待遇,只是享受着三等轻车都尉。
也算是建奴之中的高级官员。
以明人扮明人,自然是更为有效。
可问题是,刘明遇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现在被刘家军俘虏过来的大明百姓,已经超过四千多人,这些人里肯定会有建奴,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人被缴械之后,开始分批进入宽河城南门的校场上,然后军法局开始介入,给他们登记造册,然后,进行审问。
与当初针对汉奸的情况一样。
鲍承先的计划起初非常顺利,但是在过第二道壕沟的时候,刘家军的士兵一让他们丢掉武器,对于这些汉奸来说,手中有刀和手中没有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些汉奸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命根交给刘家军
于是,战斗在第二道壕沟爆发了。
战斗非常惨烈,但是却是一面倒的战斗,刘家军士兵远的有弓弩射击,近的有破军刀劈砍,时而不时的还有土制手雷。
因为宽河城北,在刘家军挖掘壕沟的时候,就挖到了高岭土,这玩意就是制作瓷器的原料,而且大明百姓之中,会烧制瓷器的人并不在少数。让他们烧制精美的瓷器固然是强人所难,让他们烧制一个瓷器瓶子,而且不用讲究形状,就算表面坑坑洼洼,一样可以使用。
在刘家军控制的宽河城,一座小型窑厂,就可以烧制这种小瓷瓶,装上火药和引信,点燃以后,扔到这些汉奸军队的头上就可以了。
于是,这场战斗,演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战斗结果毫无悬念,刘明遇所部缴获了两三千件各种武器。
对于这个结果,皇太极其实早就有预料,他在良乡县城外攻打良乡县城足足有半个多月,一样没有取得进展。在遵化城外,同样也是如此。
要不然,岂不是显得皇太极没有本事。
鲍承先以为回去之后会是重罚,结果被皇太极轻轻揭过去了。
这让鲍承先产生了一种错觉,皇太极是不是转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