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谁啊?这时候探班?(1/6)
拍戏是个很累的活儿。
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导演,尤其是对于电影特别上心的导演。
比如小武这种。
剧组大小事务,他基本上都要过一遍,不然心里头不踏实。
第一次当导演是这样的,生怕手底下人搞小动作,没安全感。
好在白又楼还在,小武心里头慌的时候就看看他。
嗯,顿时就踏实了。
哪怕白又楼说到做到,他真就是来拍戏的,纯粹只当一个演员。
就算有时间,也没去掺和《心路放》的拍摄,而是躲在房车里头琢磨着《药神》的剪辑。
在年后电影其实就已经粗剪了个成片出来,然后吧没过审。
当然,这点是在他和柳曼栗的预料之中的。
题材敏感是一方面,实际上,总归得给人家留一点挑毛病的空间吧。
真的把尺度把握的特别好,那不就等着鸡蛋里头挑骨头嘛。
白又楼是做好了电影被打回来多次的准备的。
所以他故意留了些“错误”在里面,好让人家轻易挑出来
站着把钱给挣了确实没什么问题。
但这部电影没必要。
不然白又楼直接去拍《让子弹飞》好了。
一句“鹅城的税已经收到九十年以后了”,就能让一堆人麻。
当然了,最坏的结果,其实还是《药神》最终过不了审。
一部电影在审核上过不了,被压个两三年乃至更久其实还蛮正常的。
不少喜欢在电影里头藏私货的导演可能都有这类经历。
而白又楼其实并不是那种“我的电影就是一刀不剪”的犟种,哪怕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疯批,甚至在第一次送审没过后,人家还特意递了话出来,让他好好改能过审什么的似乎是担心白又楼又发疯乱搞。
倒不是说负责审核的“老爷”们怕了白又楼。
主要是不想搞出太大的事儿来。
说难听点就是,白又楼这货是有国际影响力的。
万一发疯发到国外去,那事态不就升级了嘛。
总之,“疯批”这个名头,居然那么有用。
这点就连满脸写着“人脉”两个字的柳曼栗都没想到。
对着白又楼一顿调侃,表示咱们亲爱的白导差不多也该再“发发疯”了,别让大家忘记您是个什么人啊~
对此,白又楼表示最近也没什么发疯渠道啊~
娱乐圈的人又不是傻子,知道他不好惹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