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锁22(1/4)
千叶跟着白渡川走了一路东城。
两人在正事之余, 讨论玄门,讨论天理, 讨论秘术,讨论对事物的看法,彼此都渐渐清楚,对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千叶不得不承认, 他跟自己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至少佛陀眼中救苦救难触发的本愿便是救人出困难度人出苦海, 生灵是人,死灵也是人, 万事万物连同牲畜,若有一定灵性也视为人, 他的爱是基于生命本身而非个人喜好,善人是人,恶人也是人, 或者说,在遇到千叶——不知是为她的技能俘虏,还是说真是命数到了要栽在她手上——在这之前,他眼中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怜悯因何而生?
因高高在上所以俯视?因置身度外所以施与?因感同身受所以哀伤?
每一种对于千叶来说都是不对等的,正是彼此之间不对等, 所以一方会怜悯另一方, 而对于佛门来说,它以为人值得怜悯,是因为人皆有苦,生老病死是苦, 爱别离、求不得是苦,怨憎会、五蕴炽盛是苦,可是佛门自身超脱了苦海吗?
不会因这些苦而苦,破除迷障得到了悟,领悟到生命的本质与世界的真谛,大概也算是超脱了吧,就这点来说,佛门还是欠缺了一些的,自天柱断裂神州龙脉破碎之后,玄门所有人都生出了无法解脱的执念,这大概也是苦了,所以和尚只是和尚,端璞却是佛。
端璞生来孑然一身,便是清净,他辗转流离,便无牵挂,他无有烦恼,不生思虑,行走世上一身坦荡,摆渡人间毫无怨言,他接受一切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命运——然而白渡川仍有俗念,而且因着遇到千叶一脚踏了下来。
这就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口口声声说着要度她的人,已身在苦海,不过,大约是因为他本身并不会因这没来由的眷念生出多少惶恐,也不患什么得失,毕竟他的本真仍是“端璞”,并不是说他刻意强调俗名便就是人格分裂了,所以反倒更显得难得。
而在千叶眼中,什么才是怜悯?
她曾不遗余力地试图打破下位者面临的桎梏,将子民们从兽变成人,曾打破武道者横亘在头顶民不聊生的局面,给了世人一条新的道路,是因为她怜悯自己的子民吗?
在时过境迁之后,再度认真地剖析过往世界图景中的经历,她能很明确地得出结论,并不是这样的——她不是说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人拯救人,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因为她觉得她应该那样做,她觉得那样做对自己更好,所以她就去做了——最初的缘由并不是拯救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