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事出有因(1/3)
大宋景德元年秋九月,奉旨留守汴梁的额雍王赵元份染恶疾。官家闻讯,中断亲征,日夜兼程滑州赶回。未入城,雍王已卒。官家大恸,罢朝三日,旋即,因雍王妃居丧期间虐杀侍女而削其封,与其子一道安置于青州……
当一连串闪电般的动作结束,汴梁就又恢复了太平。即便百姓们知道,从滑州返回汴梁,无论如何一天一夜都赶不到,也没人去公然质疑官方的说辞。
作为天子脚下的子民,首善之地的黎庶,汴梁人什么阵仗没见过啊?往远了说,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往近了说,还有开宝九年的“烛影斧声”,哪一次不比这次动静来得大?(注:烛影斧声。赵匡胤病重,召见赵光义。有人听见斧头落地,当夜,赵匡胤驾崩,传位于赵光义。)
而“动静”结束后,百姓的日子还不是照样得过?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得操心劳力?怎么可能有时间去管“神仙打架”?
至于“暴卒”,在大宋皇城和皇城根儿附近,更是司空见惯。
前朝皇帝柴荣的两个儿子,都是临近成年染恶疾暴卒。太祖皇帝的小儿子赵德芳,也是一样的“恶疾”半夜病亡。
如今“恶疾”又落在了名满天下的四贤王头上,当然是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那天夜里和第二天上午的“热闹”,都发生于内城,特别是内城靠近皇城根附近。原本也跟大多数汴梁百姓搭不上界。
这年头,没有三五万贯钱傍身,没有七八品官帽当头,哪个有脸往内城里头住?
寻常百姓,早就迁往外城居住了。连做生意,都很少往内城跑。
而内城当中,越是靠近皇城根儿的宅院,距离平头百姓就越遥远。
东华门附近的那些豪宅,寻常百姓平素甭说进去看一看,就连走累了在大门口的石台阶上坐一坐,都得被恶仆拿着鞭子当野狗一般驱赶。如今这些豪宅到底是被拆了,还是被烧了,又关平头百姓屁事儿!
所以啊,有关“雍王暴卒”的风波,很快就被人遗忘。街市依旧太平,汴梁城的夜晚,仍旧笙歌不断。
秦楼楚馆,依旧恩客盈门。
至于某个曾经一掷千金的恩客,自打“雍王暴卒”那天起,就销声匿迹。某个已经过了气的红倌人,忽然受到外乡来的陌生官员追捧,咸鱼翻生,也属于汴梁城内的日常。
生活在汴梁的大宋百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一群。
百万人口,意味着无数商机。天子脚下,意味着官吏轻易不敢刮地三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