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四两千斤(2/3)
楚,以打消大家的顾虑。”
“扶贫产业本身就是以精准扶贫、普惠性扶贫政策为前提的,所以,它本身就不应该成为盈利的工具,它应该成为帮助大家解决就业岗位的工具;有人说,集体企业就应该大家一起分钱,那我请问,有些村民家里穷,有些村民家里富有,如此平分钱这样的分难道不是和北京的政策相左嘛?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公平呢?”
王成看到大家似乎有点听不懂,于是乎又重新组织了语言。
“这就好比全村每人分100块钱,这对于富裕的村民家庭来说,这点钱还不够去赶一次集、买一次菜的钱;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虽然不多,但这就是救命钱;如果把全村每家100的集体分红全部收集起来,重点给那些贫困家庭,确实效果会更好,但大家估计心里也不服。所以,我们独创性提出把村集体企业,打造成扶贫和就业双推进的促发展工具。”
王成看着有些人好像听懂了,但仍然有些人半懂不懂,这也不怪村民,平日里也没谁去研究这些政策。王成脑子转了一下,这样说。
“我们把上级单位援建的村集体产业的所有权收归镇里所有,但厂仍然在村里,绝大部分员工仍然是你们村的,解决的仍然是你们的就业问题。那就可以这样安排下去,把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安排在厂里,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同时还能够脱贫;当然,等镇里进一步扶持厂里发展壮大之后,可以接纳更多农村家庭的闲散人员上班!到时候你们在家没事的,都可以来厂里上上班嘛!达到共同富裕。”
王成这样解释,很多人都听得懂了,但人群里有些反对的声音,这也在王成的意料之中。
“那么以后厂里赚的钱,我们就用来扩大规模,规模越大,赚的钱越多,解决的就业机会也越多,这不比变相发钱给大家更爽嘛?发钱能发多少?这种通过不断发展壮大规模的方式可以让财富雪球越滚越大!那到时候普惠的村民就更多了啊!那会大家闲不住了、想要赚点零花钱了就去上班!如果把权属归村里,我不说**问题很难杜绝,光一个发展问题就很难解决,用村里的眼光单打独斗的话,如此的话只能越发展越小,最后把企业彻底作没。大家难道真的想重蹈覆辙嘛?”
王成这样一说,大家纷纷点头,一旁的志强书记低着头一言不发,他知道是王成“放过他了”,不然可能他会“死的很惨”。
这就是手腕的力量,有的时候,王成也不得不用些这种手腕。
有了在九都村的经验,王成在东台村的演讲显然得心应手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