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2/3)
“开春的药材要及时送回来,见着好药材价格合适就拿下,咱家只有不够用的,没有用不完的道理,西北那边也缺药材,尽管大胆买,价格要合适,咱手里的钱有限。”
“是。”
“明年书院的名额有几个平民名额,我要了三个回来,孙管事的孙子占一个,另外两个,一个给杨管事的孙子,最后大爷说给马管事,这些年他在外面没少辛苦,咱家没忘了大家的功劳,没排上的翻过年还有机会,别急,想要的过来和我说,都能商量。”
年底了到了论功赏罚的时候,你也要给管事们给前程给机会。
什么前程管事最稀罕,那就是改换门庭,谁愿意做一辈子的奴才呀,又不缺心眼。
奴才三代就可以做良民,孙管事自己都是第四代,自然希望出读书人,因此李玉安排了他孙子去书院读书,做平民名额进去。
即便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他自己扑腾能捞上的,自然十分高兴。
几个管事立刻跪在地上磕头,千恩万谢。
“奴才叩谢主子大恩大德……”
“起来吧,我也希望咱家能用的人才越来越多,若你们的孩子有出息有能为,给你们安排官坐也可以考虑,前提条件是要走正道。”
“是,咱们几代都是顾家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强。”
孙管事话糙理不糙,他们是不会赎身做良民的,儿孙赎身是为了前程,为了读书能得官身。
真个全家老小得自由身,那才是麻烦事,如今乱世外头求生存都艰难,顾家树大根深,有军功有门风有人脉,靠着顾家人脉,儿孙有功名也能做官。
这是世家奴仆走的路子,借着东风上青云。
可比寒门士子前程稳多了,且还有后台有背景照顾,别人也不敢轻易欺负,当官不是有功名就有前程了。
而孙管事等人几辈人都是顾家奴仆,其实顾家也是他们的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离开,就算是子孙有前程仍然要依靠顾家,还是属于顾家人。
“去了好好读书,抓紧机会,前程要靠自己搏。”
“是。”
李玉又做了新的部署和安排,江南那一片也买了不少土地和商铺,为日后做准备。
江南富庶盛产粮食,夜王不可能看不到,提前部署就很有必要了,还有蜀地也是如此。
这些谋略都需要一个有前瞻性眼光的宗妇去布置,也是给家族留后手。
顾家从京城出来,没被打垮,是当年老太太年轻时奋勇拼搏在好几个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