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家乡小吃(2/3)
不小心汁水就会随着嘴角流下来。味道酸酸辣辣,很清爽,很解腻。
一家三口站在街边吃了半天,反把饥火给吃了出来。
但不要紧,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放出洪亮的叫声,一路吆喝过来:“鸡肉啊,鸡肉啊!”这是卖白宰鸡的。
八十年代中期的人还不富裕,一整只鸡可吃不起。但四川人爱吃,馋了怎么办呢?于是,就有小贩把鸡肉切成小块,用竹签串了沿街叫卖。
白宰鸡的佐料其实也就那些,但放进去了芝麻,而且还有白糖提味,白糖放得还特别多,因此,这种鸡肉是甜口的,很颠覆外省人对川菜只有麻辣的刻板印象。
对,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钵钵鸡的原型。
小贩会根据鸡肉部位不同,五分、一毛钱两毛钱一串不等。最贵的是鸡胸肉,最便宜的鸡肠。鸡肠五分钱一根,吃嘴里很脆爽,和吃海蜇皮的口感相似,却多了一分绵软,更入味。
“如果朝阳在就好了,他最喜欢吃肠子了。”杨月娥说:“八一年的时候朝阳刚拿了稿费,和我上街吃鸡肉,一个人吃五十根鸡肠子。那时候家里还穷,我越吃越冒火,这不是糟蹋钱吗?”
孙小小笑:“妈,你怎么还吃急眼了?”
杨月娥感慨:“生活变得真快啊,一年一个样。我记得小时候,就是六零年,全家都在挨饿。小小,你的外婆饿得腿都肿了,用手一按就是个坑。眼看着要死了。你外公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太太如果死了,这家不就散了吗?一咬牙,卖了栋房子的木料,换了只老母鸡,这才把你外婆给救回来。”
孙小小:“妈妈,我想外婆了,想舅舅了,咱们早点回家,过几天就去看他们。”
孙永富:“没吃饱,我们再买几个锅盔。”
吃过鸡肉,三人又去买红糖锅盔,刚出炉实在太烫,孙永富糊了一手,感觉很不舒服,就在街边沟渠里洗手。沟渠里的水很清亮,里面长着水草,鱼是没有的,早被人逮光吃掉,但还是有不少小螃蟹在水底横行,看到人就躲石缝中去。水质很好,附近居民平时都在沟边淘米洗衣服。
孙永富正洗着手,那边有人喊:“老孙,杨月娥,啊,是你们,从北京回来了?”
孙永富抬头一看,正是机砖厂的一位工友。
工友看着孙小小,笑道:“大明星回来了,长这么高了。”
孙小小喊了一声叔叔好,工友又惊叹道普通话说得真好,杨月娥却郁闷道,小小不停蹿个子,看得让人心慌。
工友带来一个好消息,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