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小老乡(2/4)
己的故事给中国人看。中国小说起源于《搜神记》《唐传奇》经过民间口口相传,又经过茶馆说书先生二次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演绎形式,这才有四大名着。新文化运动固然引进西方的一套创作方法,但骨子里还是传统的一套东西。西方意识流也好、魔幻现实主义也好,后现代主义也好,对我们来说好像很摩登,好像很潮流,其实演绎的也是他们传统文化里的东西。比如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以马尔克斯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的西方神话、美洲土着人文风俗,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非常古典的。况且,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霍乱流行时的爱情》可是一本标准的现实题材小说,也是他影响力最大一本。
现在很多青年作家盲目追求西方潮流,以为那才是最先进,最时髦的,却不知道,那些所谓的西方流派对欧美人来说,也是传统的一部分。若强要去学,就是画虎不成。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作家,还是要从传统中找到自己的根,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写出人民群众乐意去看且看得懂的故事。
后辈在平时读书学习的时候,专一挑老作家们的作品阅读,每每都有不小的收获。《水浒》是后辈案头必备书籍,孙梨先生的白洋淀系列,老舍先生的所有小说,茅盾先生的乡村三部曲,都是我最爱的作品。
孙朝阳最后道:“在后辈看来,这几位先生的艺术成就,并不输于西方的所谓文学大师,输于那什么诺贝尔奖作家。我们这一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年作家因为历史原因,被突然涌入的大量信息弄蒙了,心乱了,甚至对欧美纳头便拜,后辈深为不齿。我以为,咱们应该有文化上的自信,思想上的自信。”
他在说话的时候,巴金点了一支烟,默默听着。
等孙朝阳说完,巴金微微颔首:“创作要允许年轻人勇敢探索,但也要允许作家守卫传统,最后不也是为了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殊途同归。”
二人谈话中,巴金的秘书一直拿着笔记本和钢笔在旁边记录,听到这话,忙记下来。
巴金递了支烟给孙朝阳,孙三石同志忙说自己不会。巴老又让秘书拿了糖果过来,笑着说自己血压高,儿女都不许他吃糖,但还是忍不住偷偷藏了一些。
四川人嘛,爱吃,会吃,但吃得却不讲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接下来,巴金也不跟孙朝阳谈文学,就问他现在成都的情形,问大慈寺现在怎么样,银杏树还好吗?孙朝阳回答,大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