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扩土开疆,官绅一体纳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7)
业,提高士农工商中工者的待遇。
而此时,听到这番话。
老皇帝眉头微蹙
如苏长歌所预想的那样,开口问道:“佃农之数,远超工者。’“朕何以寻如此多事让佃农来做?’
换而言之。
我上那创造那么多就业岗位。
闻言,苏长歌微微一笑,
他就在这等着。
“男以耕田为生,女以织布为生。”
“敢问陛下,在这皇都之内,可有几人靠耕田、织布为生?”
“臣以为,应当放宽对商业的管控,鼓励百姓经商,严厉打击囤货居奇、垄断等商人,但对正常商人放宽,同时向商人征收商税,以此来充盈国库。
“并且制定律法。
“保障商人和工人的权益。
“拟定工人最低酬劳,仅比种地收益低些许即可。
“而商人只要依法经商,朝廷不究。’
“此外,可在六部之外增设商部,管制天下商品买卖的定价、秩序等事宜。
苏长歌开口,侃侃而谈。
工人的酬劳为何要比农户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人种田。农民也不是傻子。
若是耕地赚的钱少,谁愿意耕地?
但现实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耕地的产量,就必须保证耕地的面积。
否则粮食不够吃。
那才是问题。
当然,现在还不用担心这点。
大晋的土地,远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只需要巧妙的资源再分配就行。
也就是从握有九成资源的那一成人手里,把资源向下倾斜,让资源流向中间和底层的阶级,使他们能够勉强温饱。
此时,伴随苏长歌的声音落下。
老皇帝和太子若有所思。
但与下策的简单粗暴不同,中策确实需要花很多心思去想。
而且操作起来也很麻烦。
不过胜在安稳,战争会动摇国本,但放宽商业却不会。
心念至此。
两人深深的望了眼苏长歌。
什么叫治世之能臣。
这就是!
三言两语就敲定了两条安国之策
老皇帝和太子有种预感。
仅仅只是按苏长歌这两条去做,大晋江山就起码能多延续数百上千年。
跟前朝相比,国祚绵长,兴盛无比!
两父子心中如此想着。
不由期待起上策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